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  相似文献   
2.
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进程如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创新型城市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热门研究课题。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有影响的国际组织,都先后开展了对于创新型城市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并采取了许多促进和引导创新型城市趋于深化的政策、法律和组织  相似文献   
3.
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为了考查北京市2006~2009年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笔者在建立一套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且在分析了北京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本身是个系统工程,城市的创新是新时期摆在各城市面前的发展难题。本文即从创新活动、创新体系、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四大方面对北京、上海、深圳的创新情况进行了比较,并由此引发对北京作为首都如何走出特色化创新之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北京市提出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近年来,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很大成绩,但要进一步加快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需要找出目前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从发布时间、发布部门、政策类别等角度探讨了政策的总体情况,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政策文本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词云、网络图绘制以及网络特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中央各部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发布上合作较为密切,京津冀三地各部门之间在相关政策发布上合作较少.这些政策发布主题明确,能够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而且政策涉及类别较多.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到提出后,政策涉及词数明显增加,协同产业、协同领域、协同机构、协同保障措施得到明显的扩展,政策更为全面,但并未形成完善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彤  张士运 《科技智囊》2009,(10):68-75
共和国的60年,也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并朝着喜人方向不断前进的60年。  相似文献   
9.
京沪深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综合评价京沪深科技创新情况,本文从资源集聚效应、原始策源效应、驱动发展效应、辐射引领效应、全球影响效应五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北京高校院所发达、科技成果丰富、带动全国发展,在资源聚集效应、原始策源效应、辐射引领效应比较突出;深圳高技术发展动力强劲,产业发展外向型明显,在驱动发展效应和全球影响效应较强;上海科技资源协调性好,科技创新发展整体比较均衡。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京沪深不同的创新发展模式,北京是以高校院所主导的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上海是以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新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深圳是以高技术业(新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测度和评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归纳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京、沪、苏、浙、粤五省市的相对优劣,以及北京近6年的发展态势。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横向对比评价中总指数稳居首位,且在自身纵向评价中综合指数上升态势明显。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提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