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刺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白刺属植物具有高度的耐盐碱、抗干旱和固沙改土性能,对开发利用重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分布、分类、生物生态学特性、森林培育技术几方面综述了白刺属植物的研究结果,展望了白刺属植物的应用前景,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研究结果对该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东北红豆杉雌株枝、叶生长过程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及玉米核苷素(ZR)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4种内源激素中ABA,GA含量较高,IAA,ZR含量明显少于前两者;在生长期IAA,ZR含量增加;在休眠期ABA,GA含量明显高于生长期;叶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高于枝中内源激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美国椴光合蒸腾的生理生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美国C1301-PS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仪对美国椴(Tilia america)的光合蒸腾的生理生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所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美国椴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了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美国椴引种驯化提供了生理生态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北红豆杉枝叶对不同CO2浓度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I-COR 6400测定了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及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结果表明:1 a生枝和2 a生枝条叶片的PN及E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但PN增加幅度较大,E增加幅度较小;在高CO2浓度(物质的量比为1 400×10-6)条件下,1 a生枝叶片最大PN(6.95 μmol/(m2·s))大于2 a生枝(6.87 μmol/(m2·s)).1 a生枝的E略大于2 a生枝,但差异性不大;1 a生枝与2 a生枝水分利用效率(WUE=PN/E)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1 a生枝WUE略高于2 a生枝,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光合速率的显著增加是导致东北红豆杉水分利用效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吉林省风蚀图斑资料的分析,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该地区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影响风蚀的主导因素,阐述了吉林省的风蚀现状,同时提高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特色专业建设,总结了地方本科院校学分翻条件下的教学运行管理的模式与经验.为了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运行管理,在分析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运行管理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了以弹性学制管理为核心、兼顾选课、排课、考核以及成绩管理的选课制、导师制、重修制、必修制、弹性制的"五制"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广仁  张启昌 《科技资讯》2008,(33):129-129
目的:为了加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开展森林培育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法:总结了《森林培育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对双语教学中的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复习指导以及命题考核等重要环节提出了建议。结论:森林培育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所获得的成果对加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4年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调查490块天然蒙古栎林样地。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长白山区天然蒙古栎林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立地因子对立地类型划分的影响顺序为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海拔>腐殖质厚度。当聚类系数为0.668 3时,可将490块天然蒙古栎林样地划分为4类:Ⅰ类立地因子多为阴坡、中坡、陡坡、薄土;Ⅱ类立地因子多为半阴坡、上坡、斜坡、薄土;Ⅲ类立地因子多为阳坡或半阳坡、上坡、斜坡、中土;Ⅳ类立地因子多为阳坡、上坡、平缓坡、中土,最适合天然蒙古栎林生长的是Ⅲ类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9.
蓝靛果忍冬利用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小浆果树种,蓝靛果忍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系统地介绍了蓝靛果忍冬的抗氧化性能、医疗保健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说明.研究结果对蓝靛果忍冬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培育及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LI-COR 6400测量了不同CO2浓度条件下蓝靛果忍冬(Lonicera edulis)不同枝条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ond)、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营养枝、繁殖枝和萌生枝条的PN,WUE,VPD及E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PN增加幅度较大,E增加幅度较小.在高CO2浓度(物质的量比为10-3)条件下,繁殖枝叶片最大PN(11.8 μmol·m-2·s-1)与萌生枝(11.7μmd·m-2·s-1)相近,而营养枝的最大PN(11.0 μmol·m-2·s-1)出现在CO2浓度(1.6×10-3)条件下,其PN最大值虽与前两者差异不大,但CO2浓度却差异很大.在果期繁殖枝、萌生枝的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相近,但与营养枝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