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二维的探头特性函数的概念,完成了用实验方法测取探头特性函数的工作。提出了利用探头特性函数,从表面电位的分布测量值中消除边缘效应影响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探头对电荷面分布测量的分辨能力。对实验数据经用实测的探头特性函数和消除边缘效应的方法处理后所得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和压力波法(PWP),分别对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以0.5%Al2O3粉末掺杂的低密度聚乙烯在干燥前后的有关空间电荷行为进行了比较,定量给出水份含量和对应的空间电荷特性.研究发现,微量水份对低密度聚乙烯特别是掺杂Al2O3粉末的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空间电荷的形成、运输及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目前国际研究热点的Metamaterials(有特异材料,奇异材料,超常材料,左手性材料,负折射率材料,异向材料,元材料等多种中文译名)与光子晶体材料(即光子带隙材料、电磁波带隙材料)的原理与构成方法作了基本的介绍.作者还讨论了这两类新型电介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并且讨论与介绍了这两类新型电介质材料的实现方法与应用前景,同时就这两类材料在微波频段的应用与制备技术作了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报道通过表面电位测量和C V分析来确定硅基多层无机驻极体薄膜中平均电荷重心及电荷密度的方法.它包括两个非破坏性的测量首先,通过补偿法测量驻极体薄膜自由面的表面电位,然后在样品表面蒸镀金属电极,形成MIS结构,进行电容电压(C V)测试,由此得到驻极体薄膜和硅界面的电位.电荷重心和电荷密度可通过计算得出.同时利用这一方法确定了硅基Si3N4/SiO2双层驻极体薄膜中的平均电荷重心,发现电荷重心强烈地依赖于电晕充电以后的老化温度,经过400℃下老化20min,常温正电晕充电驻极体的电荷重心已从近自由面迁移至Si3N4和SiO2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热脉冲法基础上改进测量回路,实现热脉冲法在外加电场下对固体薄膜电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校正的简便方法.以商用电容器聚丙烯薄膜为例,介绍在外加电场下测量聚丙烯薄膜内部空间电荷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展示了空间电荷在聚丙烯薄膜中动态的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情况下聚丙烯薄膜内部电场分布,分析影响空间电荷积累的两个主要因素:温度、时间,说明在外加电场下热脉冲法测量聚丙烯薄膜内部空间电荷分布简明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6.
利用硼离子B+注入方法来改善Si3N4薄膜的力学性质,并就B+注入对Si3N4薄膜驻极体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注入能够有效地降低薄膜的内应力,而对薄膜的驻极体性质有不利的影响;用化学表面修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抗恶劣环境能力。  相似文献   
7.
空间电荷在聚合物老化和击穿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间电荷对聚合物老化和击穿的影响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的解释模型大都是以电荷的注入导致电介质中的局部电场增强引起击穿和电子注入直接使聚合物大分子链的断裂为出发点,没有从空间电荷对电介质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影响上考虑,在计算了空间电荷周围的电磁能和电机械能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最新的实验结果,说明聚合物的老化和击穿是发生在空间电荷脱陷时,与空间电荷周围的电机械能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聚乙烯中空间电荷包的形成与迁移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压力波法(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PWP), 在中低电场下对低密度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包行为的研究发现, 施加在样品上的外电场极性变化并不改变空间电荷包的产生和迁移规律, 即正负极性的外加电压都是在样品阳极处产生正极性的空间电荷包而且总是向阴极迁移. 还对空间电荷包在30~40℃温度下空间电荷包的宏观迁移率、空间电荷包的电荷来源以及电荷的陷阱能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用PWP法与TSD法对交联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测量,两次TSD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在PWP法的测量结果中差别却并不明显,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能更深入完全地反映空间电荷的实际情况。交联聚乙烯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包括注入电荷、杂质离子和小分子偶极子的转向,其中以小分子偶极子的转向为主,陷阱对电子的捕获能大幅度改变TSD电流信号的幅度,这些陷阱与交联聚乙烯中的小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主客体掺杂型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权体、分散红1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DR1/PMMA)体系为例,采用偏振反射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电光效应,样品用旋涂法制备,并用恒压电晕充电法极化,讨论了电光效应产生的条件,研究了材料的特性和制备工艺对电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