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 3种试验钢的淬透性与回火稳定性 .结果表明 ,硼在钒铌钛微合金钢中更能充分发挥提高淬透性的作用 ,在所有实验温度下试钢A的淬透性均优于试钢B与试钢C .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硼的淬透因子测定表明 ,在 90 0~ 95 0℃淬火时 ,含硼钒铌钛钢可获得最佳淬透性 .试钢A经 92 0℃淬火 ,在 5 5 0~ 6 6 0℃温度范围回火 ,其硬度不发生明显变化 ,显示出含硼钒铌钛微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 .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认定 ,采用含硼钒铌钛微合金钢取代HQ5 90钢是可能的 .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40Cr钢经辉光离子氮化处理取代3Cr13钢制作潜水泵轴的可行性。讨论了氮化对40Cr钢组织、耐磨性、耐蚀性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40Cr钢经辉光离子氮化处理后,与3Cr13钢相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采用此种工艺制作潜水泵轴,性能上符合要求,而且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稀土、硫含量重轨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具有不同稀土、硫含量重轨钢的组织与性能·在低硫重轨钢中,稀土元素具有使硫化物夹杂改性、抑制先共析铁素体析出以及细化NbC析出相等作用·稀土的加入明显改善钢的纵向力学性能,当加入量为0.02%、钢中稀土硫比w(RE)/w(S)=157时,钢的强度、韧性及抗疲劳性能最佳·在高硫重轨钢中,稀土的加入可使硫化物明显改性,但对钢的纵向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当稀土加入量相同时,高硫重轨钢的力学性能明显低于低硫重轨钢,这表明硫含量是影响重轨钢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控轧控冷改善16Mn钢性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合适的控轧控冷工艺,可细化晶粒,消除带状组织,显著提高16Mn钢的强韧性。此外,依据回归处理得出的冷速与晶粒尺寸及强度之间的关系式,可预报一定冷速下的晶粒尺寸与强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模拟、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及电子衍射等手段对微量元素Ti 在硅锰低合金钢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Ti 具有细化晶粒,阻止形变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及沉淀强化作用;另外 Ti还能与钢中硫、锰作用形成粒状的复合夹杂物,从而提高了钢的冷弯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对冷变形2Cr19Ni9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温度一定时,钢的强度,硬度均随时效时间呈有较极大值的曲线变化,时效温度升高时,峰值与峰值硬度降低,并向短时间一侧移动,在相同时效条件下,钢的形变量越大,时效强化效果越显著。对于给定形变量的试验钢,采用480℃保温1h的时效制度,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同时也可获得较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普通金相技术研究了2Cr13Ni4Mn9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该钢在固溶状态下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冷变形后组织中出现了诱发的ε马氏体与α′马氏体,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形变孪晶。电镜观察表明,γ、ε、α′总是伴生出现,三者间存在[10]_γ∥[111]_α′∥[01]_s的取向关系。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形变量的增加较一般金属快。采用铁素体仪对不同形变量下的α′马氏体的定量测量表明,随形变量增加,α′马氏体量增多。这说明该钢冷变形下强度的增加不仅来自奥氏体本身的应变硬化,诱发的α′马氏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含有与不含有魏氏组织的S15A钢某些重要机械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魏氏组织的存在有利于材料的机械性能。 含魏氏组织的S15A钢具有较好性能的原因可归结为:(1)产生魏氏组织的热处理条件使某种有害析出物难以形成,(2)先共析铁素体以魏氏组织存在等效于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热处理方法研究了ZG25钢中网状珠光体的形成规律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经900~950℃退火处理后,珠光体易形成网状·过高或过低温度退火,以及在所有试验温度下正火,珠光体均不易形成网状·电子探针分析证实,这种网状珠光体的形成是锰偏析所致·ZG25钢中珠光体呈网状分布时,钢的强度、韧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热经历对电炉低碳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γ→(冷却)γ+α→(加热)γ热经历的低碳钢高温塑性最差,根据这一结果制定了传搁温度低于 A_(rl)的钢锭红送工艺。现场试验业已证明,按该工艺进行红送可完全消除电炉低碳钢的红送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