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莫来石纤维对钛酸铝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膨胀系数、抗弯强度和气孔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莫来石纤维对钛酸铝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莫来石纤维使钛酸铝陶瓷抗弯强度得到较大增加的同时,复合陶瓷承受的形变也大大提高了,其机理主要是纤维从基体中的拔出。但莫来石纤维过量时,将导致复合陶瓷成型的困难和抗弯强度的降低。而烧结温度超过1500℃时,纤维将粉化而失去其对钛酸铝陶瓷的补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透射电镜、电子衍射、元素能谱分析,及热膨胀系数和力学性能综合测试手段,研究了含LiO2-Al2O3-SiO2(LAS)微晶玻璃的钛酸铝陶瓷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AS微晶玻璃的玻璃相促进了钛酸铝陶瓷的液相烧结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同时通过玻璃相中析出低膨胀的微晶又使陶瓷的热膨长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3.
VSM型全电熔窑物理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实际运动中的全电熔窑,以相似理论为依据,建立实体模型,对窑内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所测的温度场及电势分布,分析了电极的布置方式、电极长度、各层功率配比、出料量等因素对电熔窑内生产过程的影响。选配的电参数可供实际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玻璃池窑保温层传热过程的两维稳态数学模型,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在Burroughs-6900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得到了保温层内的温度场和热流量,并用现场实测结果予以验证。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保温层的优化标准和优化方法,编制了优化程序,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保温层的优化设计,可得到不同情况下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玻璃窑炉蓄热室内传热和气体流动过程的分析,以热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物性参数与换热系数均取作温度的函数。在单元节点上把格子砖的局部平均温度转化为局部表面温度,以计算换热系数,并应用集总换热系数来引入格子砖内部热传导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主导这一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并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在马蹄焰玻璃窑炉蓄热室的操作条件下,实测结果与计算机数值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运用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能为蓄热室的实际设计和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池窑拉丝通路内玻璃液流动和传热的分析,建立了池窑拉丝道路纵剖面内玻璃液流动和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其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和物理模拟试验数据吻合得较好。根据计算机数值计算的结果,对拉丝通路的结构改进和合理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钛酸铝引入后对氧化铝陶瓷抗热震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钛酸铝后氧化铝陶瓷的抗热震性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下降而提高。与纯氧化铝陶瓷相化,钛酸铝添加量为10%时,经750℃→10℃水中急冷,抗弯强度提高近50%。  相似文献   
8.
用计算机确定双通道蓄热室的设计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Hausen和Rummel的换热器理论,采用试差的方法,以每一层格子砖高度作为计算步长,并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双通道蓄热室的设计计算模型,根据计算实例,提出了取得良好传热效果时格孔内的烟气流速与两通道换热面积之比。  相似文献   
9.
浮法玻璃熔窑内液流运动和传热三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出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作业特性,提出了浮法玻璃熔窑内三维液流运动及配合料熔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火焰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之间的传热过程的半经验模型,模型采用SIMPLEC法进行计算求解,通过计算,研究了浮法玻璃熔窑内流运动特性,发现,在投料池中存在一个独特的循环液流,在配合料层覆盖下的上层玻璃液由两侧池壁流向中心线,与热点处情况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用Sol-Gel法制备钛酸铝微粉及其低膨胀陶瓷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HNMR、IR、DTA/EGD/GC、TG、AAS、PSD和SEM手段,研究了Al(ON3)3.9H2O乙醇溶液与钛酸丁脂混合液的反应机理,钛酸铝晶相形成过程中晶相的变化及其陶瓷的热膨胀性。实验结果表明,形成整体凝胶的溶胶「Al^3+」:「Ti^4+」之比接近于理论值。主晶相钛酸铝的形成温度为1300℃,1400℃焙烧过的粉体其平均粒径为3.6μm,经1450℃烧结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