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厌氧发酵产氢的关键生态因子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制氢技术发展迅速。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关键生态因子(生物因子及非实物因子)强化研究进展,并对发酵产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比例建筑垃圾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建筑垃圾在混凝土中的强化措施以及由此产生的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讨论了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和再生混凝土的一些用途。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热(80℃,15 min)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物,考察了600 W的微波作用下,经过0,1,2,4和8 min的微波预处理的泔脚的中温(36℃)批式发酵产氢,并借助CurveExpert1.3软件对实验结果用修正的C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的微波预处理时间对泔脚发酵产氢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4 min是转折点;结合能量衡算,2 min的微波预处理表现出更大的产氢优越性,其产氢延迟时间λ、最大比产氢率、产氢率分别为2.51 h,13.33 mL/(g.h),215.11 mL/g.发酵产氢结束后,产氢发酵液中乙酸和丁酸的质量分数之和占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大于79.3%,呈现典型的丁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4.
接种量对泔脚发酵产氢余物甲烷化的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物,考察了15%、30%、45%、60%的接种量对泔脚发酵产氢余物中温(36℃)批式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泔脚发酵产氢余物的产沼能力随着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强。结合Gompertz模型拟合结果及理论分析,60%的接种量为泔脚发酵产氢余物沼气化的最佳接种量,其沼气化的延迟时间λ、产甲烷率、生物气中甲烷的最高体积含量分别为:4.37d,388.72mL/g,80.4%。消化结束后,除产沼过程失败的15%接种量以外,厌氧消化余物的pH值在 6.70~7.00之间,这为沼气中甲烷的高体积含量(高于常规厌氧消化的最高甲烷体积含量75%)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