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煤炭开采后由于发生沉陷、积水,导致原来的陆生环境逐渐演变为水生环境,沉陷前的土壤转变为沉陷后水体的底泥,土壤中的污染物也随之发生迁移、转换。掌握淹水前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值与分布特征,对预防和调控塌陷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及进一步研究营养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具有指导意义。以潘三矿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提取方法,对塌陷区土壤中氮形态进行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各形态氮的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及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潘三塌陷区土壤TN含量在299.45~1 326.12 mg/kg之间,平均值为833.50 mg/kg,主要成分为ON,二者表现出了显著相关性;生物有效性氮含量占TN的质量分数为0.52%~5.32%,其中NO-3-N含量平均占生物有效性氮质量分数的51.06%,NH+4-N含量平均占47.99%,二者均与ON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