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贵州广顺《金氏家谱》为中心,结合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可以深入剖析金竹金氏"夜郎竹王"认同及其变迁的实质。金竹金氏是黔中苗族中最早的一支,很可能是战国晚期楚庄蹻入夜郎时从楚地带来的苗族部众的后裔。因与夜郎国境内的且兰君长"竹王"及夜郎濮人长期融合发展,形成了新的土著上层势力。在上千年的中央王朝治理下,为了保证其社会政治权利,金竹金氏土司采取了灵活多变的认同策略和价值取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族—民族"之长时段互动关系,从而构成金氏家族文化中充满深刻历史韵味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贵州岑巩县大有乡木召古城遗址的布局特点、时代和文化性质。结合文献中关于元明时期田氏思州政治变迁的记载,提出该古城约从1275年沿江安抚司设置时起,至1281年成为思州田氏土司政治中心后进一步完善,并一直使用至永乐十三年(1415)左右,经历约140余年的政治变迁,其真正被废弃的时间可能晚至正统末年(1449)。特别是在1281年至1413年间,古城曾是元明思州田氏土司的政治中心,可称为"元至明早期田氏思州司城",而永乐十三年以后创建的思州古城(今岑巩县思旸镇)可称为"明清思州府城"。思州被改流后,木召古城并未完全废止,曾作过两年左右的思州府临时驻地。考察"田氏思州司城"的确立,对深入认识黔东、黔东北地区的历史演变、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会有力地推动贵州古城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金山洞元代摩崖石刻,主要讲述至元二十二年(1285)金竹府知事房明远对燕楼一带的拓边,又记录了至元二十七年(1290)府吏赵坚参与金竹府知府扫闾进行的招降活动.至元十九年(1282)金竹府最初建立时,不在金竹寨主领地内,而是侨置于贵州长官司之地,直属于顺元路,由流官管理.后来经过摩崖所记的至元二十二年金竹府事房明远招慰开拓边疆,才有二十四年(1287)十二月扫闾率所领诸寨内附,至二十六年(1289)八月遂正式以扫闾为金竹府知府,以金竹寨为金竹府治所.元代金竹府辖地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知府扫闾的招谕有功,朝廷即给其设官,令其管辖.其地主体在今长顺县境内及今花溪燕楼、党武和平坝县东南一带.其中燕楼、党武、马场一带,与摩崖石刻所在之地比较近,很可能就是当时金竹府的中心区域.元代金竹土司地位的确立及其快速发展,与元政府为了控制黔中地区密切相关,即通过扶持金竹势力以抗衡遏制亦奚不薛、罗甸、八番、水东宋氏等大的土著势力,进而保障元王朝从湖广通往云南的黔中一带驿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