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任何艺术样式都会把创新这面旗帜高高举起,云南壮剧在题材处理上的一大特点就是立异标新,从众多的传统壮剧剧目和大量存在的条纲戏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不仅体现了云南壮剧与中国传统戏曲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也使壮剧艺人们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和演绎更具民间性和草根性,从而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会群体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文化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戏曲中,语言和声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有的剧种,在历史渊源上虽然很相近,可是当它与当地的方言和曲调结合起来以后,就演变成不同的剧种了。云南壮剧和广西壮剧就是这样。在历史上,两省的戏班有过不少相互之间的交流演出,这是二者相联系的地方。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剧种形成期所受影响、演出时语言的运用、所唱腔调和发展趋势等诸方面都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弄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和不同特点,可以使我们在讨论云南壮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时思路更加清晰。因为云南壮剧是一个活着的剧种,所以我们要对它进行动态的保护,这种动态的保护还涉及到专业、业余、原生态,剧种传人与人才培养,品牌意识、经营模式和文化产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云南壮剧的四大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浓郁的民族性、质朴的草根性、传统的开放性、现实的可塑性是云南壮剧作为中国戏曲中一个独立的剧种有别于其他戏曲剧种的四大特性.认识和把握好这四大特性,对于保持剧种特色,促进剧种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壮剧的保护与传承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云南壮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云南省和文山州文化建设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云南壮剧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面对这一问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至少得在广泛宣传、深入研究;广开门路,创新机制;爱惜人才,增强后劲等方面付出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在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话题。戏剧的创新往往在新创剧目上体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壮剧的新创剧目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使得古老的云南壮剧呈现出一派琳琅满目的崭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壮剧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仅对云南壮剧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一粗略的概览。  相似文献   
8.
演唱腔调的形成、演出剧本的地方化和演出班社的出现,是一个地方剧种成型的标志.成型于清道光年间的云南壮剧,在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沧桑之后.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文革"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和现实的困境.文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记录了云南壮剧历尽沧桑、几经起落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