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采用单边缺口板状试样研究了四种含碳量的CrNiMo钢缺口根部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及其萌生机制。裂纹萌生可能有四种方式—沿驻留滑移带压入挤出、微孔聚集型切变、准解理和沿晶机制。文中论述了钢的含碳量、热处理规范及外加应力水平对裂纹形核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双对数坐标中,表观循环应力范围和萌生寿命的关系可用两段不同斜率的直线来描述,两段萌生线的分界点随钢的强度水平提高而迅速向低周次范围推移,但两段的裂纹萌生均仍属于应力疲劳范畴。文中分析了微观塑性变形对缺口根部实际循环应力范围和应力循环比的影响,给出了对它们进行修正估算的方法。修正后的实际循环应力范围和萌生寿命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光滑试样应力疲劳曲线估算缺口根部裂纹萌生寿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直流磁控溅射TiNiCu薄膜的靶材制备方法的研究发现:镶嵌与熔炼两种方法均成功地制备了所设计成分的薄膜,而粉末冶金与在TiNi靶上放置纯Cu片的制备靶材方法虽未能制备出质量良好的薄膜,但本文对其制备靶材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材料疲劳裂纹扩张的研究中,灵敏地跟踪疲劳裂纹的扩张,精确地测定相应栽荷循环周次下的裂纹长度是实验研究的关键。在众多的裂纹长度检测方法中,直流电位法以其突出的优点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通用的检测装置精度较低,难以满足研究要求。我们研制的数字直流电位裂纹测试仪,精度高、性能稳定。为材料疲劳裂纹扩张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本文着重介绍测试仪的研究过程、设计原理及其曲线的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熔融热压法和溶液浇铸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初始膜,在25 ~110 ℃下进行不同形变量的拉伸.结果表明,拉伸促使初始膜中的球晶α相向片晶β相转变.降低拉伸温度,增大拉伸比,可增大相变量.高温高拉伸比还可促使非晶相向β相转变,增大β相含量,从而提高压电性能.拉伸及退火均使薄膜电击穿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讨论疲劳裂纹闭合现象的基础上,阐述了疲劳裂纹闭合的四种诱发机制,介绍了几种疲劳裂纹闭合参数(诸如裂纹张开应力强度因子 K _(op),裂纹面残留位移δ_R 和裂纹闭合长度Δa 等)的测量方法。并对它们的应用特点做了比较分析。文中详细评述了材料,试样几何,环境,应力比以及载荷谱等因素对疲劳裂纹闭合行为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此外,还就疲劳裂纹闭合现象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定量模型做了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FPB)对40Cr调质钢进行表面纳米晶结构制备,并利用TEM、XRD、GX-71型金相显微镜和TuKON2100显缈维氏硬度计等对表面纳米层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FPB表面处理后,在40Cr调质钢表面晶粒细化,形成了随机取向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纳米晶粒,晶粒尺寸达到10nm,纳米层厚度为40μm;纳米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增加而增大,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经SFPB处理后表层的显微硬度提高到526HV,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导模法(EFG)生长α-Al2O3 单晶体为例, 提出了一种高熔点、半透明晶体生长时轴向温度分布的辐射-传导复合传热模型。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α-Al2O3 单晶体轴向温度分布的测试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轴向温度分布基本吻合。上述方法对类似晶体生长时温度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原位研究在Ⅰ型动态加载下玻璃布增强PC复合材料层板的分层断裂过程及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分层损伤微裂纹易萌生在平行于裂纹扩展方向的纱线束和交织面内.在层板边缘,主裂纹可沿经纱的方向穿过经纱和纬纱的交织面向前扩展,造成织物分隔.随裂纹张开位移的增大,纬纱才回到原织物平面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转轮法制做Al-5at%Fe-Ni合金薄片,并分别在500K和800K进行时效处理,研究了这类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其在时效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发现A1-5at%Fe-Ni合金经过500K 2h时效处理后,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728.7MPa。这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过这一处理后,从过饱合的α-Al固溶体中析出并微细了Al_3Fe,从而引起了强烈的弥散强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的衬底加热温度和不同晶化退火温度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TiNi薄膜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衬底可以降低薄膜的晶化温度,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可以控制晶粒的大小,同时可有效抑制析出相的产生;非晶薄膜在晶化的同时伴随Ti3Ni4相的析出,随晶化温度的升高析出相在长大的同时数量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