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艺术记录方式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读图时代和文本时代的差异性。读图时代的代表是数字艺术,表现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从分析虚拟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变革与影响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探索,以及早回应新技术革命给美学理论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微笑     
詹琰 《科技潮》2009,(9):46-47
最近两个月以来,网上充斥着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两个新闻。第一个新闻是说一幅被法国拿破仑家族秘密收藏200年的裸体《蒙娜丽莎》浮出水面,画中的裸体女人虽然和法国卢浮宫名画《蒙娜丽莎》中的女人并不完全相同,然而这幅裸体版《蒙娜丽莎》和法国卢浮宫悬挂的《蒙娜丽莎》毫无疑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画中的裸体女人不仅和卢浮宫名画中的蒙娜丽莎有着同样的坐姿,甚至连双手摆放的姿势都一模一样。两人最大的不同是,裸体版《蒙娜丽莎》中的女人上身没穿任何衣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对这幅作品进行鉴定.以查明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不是达·芬奇本人。  相似文献   
3.
詹琰 《科技潮》2010,(10):52-53
最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了一次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热烈响应,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我也参与其中,得到不少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4.
詹琰 《科技潮》2013,(4):60-61
2013年4月8日是毕加索去世40周年纪念日,这个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是当代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世界艺术史中的瑰宝。他所创造的奇特的视觉世界,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詹琰 《科技潮》2010,(6):50-51
前不久,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封电邮,内容是她在埃及的游记和照片。这位朋友的研究方向是科技史,置身“现场”,她对古埃及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大加赞叹。比如,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已经把一年确立为365天,古埃及人最早采用了十进制的计数法,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计算圆面积的方法,古埃及人已经能建造金字塔,等等。  相似文献   
6.
詹琰 《科技潮》2009,(6):52-53
哲人有言:人创造了两种真正强有力的认识自然和自己的手段——科学和艺术。科学和艺术的创作是理性和感性的互相渗透;在科学和艺术创作中,感性的东西和纯理性的东西不仅并不相互矛盾,甚至还互为影响;而技术、科学与艺术之间,也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本刊新设栏目“科苑谈艺”的主旨,就涉及这方面的话题,即:以科学思维审视艺术,以艺术眼光欣赏科学。  相似文献   
7.
科幻小说是科学传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科学文化的视野里,刘慈欣的科学观是科幻小说生命力的重要部分,科学观直接影响着其对科学形象的塑造,并能够渗透到作品感染受众。刘慈欣及其科幻作品的独特魅力扎根于其自身具有内在矛盾性的科学观,本文将以《三体》系列为立足点,深入研究刘慈欣科学观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太空美术是建立在太空科学与宇航学发展基础上的美术形式,同时具有科学与艺术的特质。它把科学知识融入了图像世界,成为我们了解太空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太空美术和太空摄影相近,但又是不可代替的两种视觉语言形式,太空美术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给现时期的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模式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传播并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的传播活动,而是一个通过传播主体对科学内容传播的解读与延伸,复合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娱乐效果等文化属性的传播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展示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科学传播之中。作为科学传播展示手段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是科学传播的一种媒介,其创作与设计需以科学启蒙和科学内容传播为最终目的,以尊重科学传播主体、受众两个群体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基本要求,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及"人"的思考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詹琰 《科技潮》2011,(10):64-65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了,它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成为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也蕴藏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未知太空的美好幻想。实际上,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和热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梵高的《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