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数据流优化的BPEL流程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EL描述的业务流程在跨组织的企业应用集成与协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BPEL流程主要采用集中式的执行方式,但是集中式执行的BPEL流程性能不高并且不能满足动态流程管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优化的BPEL流程分割方法,以支持BPEL流程的分散化执行.BPEL流程经过变换被表示成PFG图,提出数据流方程对PFG图进行数据流分析,扩展复制传播算法优化PFG图的数据流.最后按照流程中的角色分割BPEL流程.实验数据表明优化分割后的业务流程的吞吐率、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集中式Web服务组合的性能缺陷以及完全分布式Web服务组合中组件服务重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中控制流分散数据流模式的Web服务组合协调框架. 描述了框架中运行的协调协议的形式化定义、模型和语法结构. 采用数据流分析方法优化组合服务.提出从BPEL到协调协议的转换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协调框架的组合服务不仅保持了组件服务的可重用性,而且在响应时间和事务处理能力等方面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建模与仿真资源库(MSRR)为仿真应用提供底层数据服务,对于仿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与军事应用的发展,仿真资源呈现出分布、异构的特点,现有的MSRR很难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最大化重用、互操作以及动态集成、分配等的统一管理.通过对分布式作战仿真及其仿真资源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分布式作战仿真中MSRR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以XML为核心、开放可扩展的MSRR体系结构.并以分布式作战仿真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为例,对基于XML的资源标准化描述、集成以及交互的实现做了重点研究.该系统现已应用于某分布式空防对抗仿真环境,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满足了对分布式作战仿真应用中资源重用、互操作等的需求,具有灵活的伸缩性和良好的访问效率.  相似文献   
4.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计算机图形之父Ivan Sutheland 1965年在IFIP会议上所作的题为“The Ultimate Display”的报告,他指出人们可以把显示屏当作一个窗口来观察一个虚拟世界,其挑战性在于窗口的图象必须看起来真实,听起来真实,而且其中物体的行为也很真实。这一思想奠定了VR研究的基础。VR技术到80年代后期才得以迅速发展。1987年VPL公司报道了data glove(数据手套),引起公众极大兴趣,VPL公司创始人之一Jaron Lanier正式提出了“virtual reality”这一名词。同义词还有: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人工现实(artificial reality),临场感虚拟环境(immerse virtual environment)。VR在学术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说:VR是人处在由计算机产生的三维空间中,并能够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漫游,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由计算机产生的实体,抓住它,改变它的形状;也有人说:VR实现了全景立体显示,使用户能在虚拟环境内部以360度的角度与研究对象自然的交互。多年来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与认识VR,并给出不同的定义,当然这些研究工作都在不断地丰富VR的内涵。我们可以这样认为:VR是指人可以进入一个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由计算机产生的,具有真实感的三维虚拟世界中,并可通过视、听、说、触等自然感官与之进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自然感官的真实体验。所谓虚拟环境,则是基于计算机仿真和多媒体技术,通过三维立体显示,三维声音合成,人体感觉模拟构成的可以是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环境,也可以是模拟一个危险的或者是遥远的环境,它实际上是感觉模型数据库。由于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视觉和听觉,所以虚拟环境的数据空间也以视觉库和听觉库为主。当力反馈等技术有了突破,其他感觉库也会逐渐丰富起来,数据库可以描述具体真实的世界,也可以描述抽象世界。所谓交互作用,是指计算机软件根据人的反应,如:头、眼位置的变化,手势的变化,身体姿态的变化,语音口令等决定虚拟环境中事件的进程,实时变换图形、声音,实现人与虚拟空间的相互作用。关于VR的中文译法,我们认为:virtual译作“虚拟”是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的;至于reality,本身具有“真实”“现实”“实在”等含义。但VR作为一种技术,从其所表达的含 义出发,VR与其他技术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临场感和真实感,参与者宛如沉浸在一种三维立体空间中(场景中),并能在该空间漫游。对参与者来说,他所进入的环境也是一种“客观现实(object reality)”,只不过是由计算机产生的,并非客观实际,故在前面冠以“虚拟”是恰当的,所以我们赞成VR译作“虚拟现实”,它能恰如其分地反映VR的实质,这样采用VR技术生成虚拟车间、虚拟产品的虚拟装配,甚至虚拟战场,虚拟武器都容易理解了。至于把VR译作“灵境”,其关键是如何理解“灵”字,总感到有点抽象,不容易理解。若把VR译作“虚拟实境”,我们认为其含义与“虚拟环境”相当。  相似文献   
5.
面向仿真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一个适用于仿真环境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以简化虚拟应用程序的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分层结构进行设计,利用树形结构虚拟场景,通过仿真引擎进行渲染。比较好地解决对象行为和几何模型的分离,增强了平台的通用性。树形场景结构的组织适合描述虚拟世界模型。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战场仿真中模型库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战场仿真中模型数量庞大、存储形式多样,因此,实现对模型资源的有效管理是构建战场仿真环境的关键技术。针对战场仿真模型库以武器模型为主的特点,以"分布式武器模型库"为例,在对其体系特点和要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轻型目录访问协议和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在模型库中的结合与实现。系统实现了对武器模型的有机组织,并为仿真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数据管理机制,提高了武器模型的互操作性、可重用性。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访问效率和伸缩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分布式作战仿真环境中资源特点的研究,总结分布式作战仿真环境对分布式文件系统的需求。在Web-based 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WebDAV)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模型,并针对分布式作战仿真的需求,对其进行必要扩充,并实现了基于Web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异构系统下的文件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清晰的层次结构及全局性的资源视图。以分布式作战环境中的武器模型资源为对象,实验表明该系统的访问效率基本满足分布式作战仿真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