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同型口蹄疫病毒1D蛋白的βG和βH链之间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RGD基序,其结合细胞受体,起始病毒感染.但本文通过对Asia1型FMDV的1D序列分析证实,田间毒株含有RGD和RDD基序(RGD中的G突变为D)的两种类型毒株.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制备了分别含有RGD和RDD基序的两种病毒,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细胞感染力和乳鼠致病力比较这两种病毒感染力的差别.结果表明,含有RGD和RDD的毒株都具有感染性,含有RDD毒株的细胞感染力和乳鼠致病力比含RGD的高10倍左右,为进一步阐明RDD基序Asia1毒株的感染机制的分子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鉴定猪水泡病病毒(SVDV) HK/70株的全长cDNA分子的感染性, 以所构建的SVDV HK/70株的全长cDNA分子为模板, 应用T7 RNA聚合酶系统在体外进行转录, 将获得的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导入IBRS-2细胞, 传代培养, 观察到典型的SVDV致细胞病变效应. 反向血凝鉴定、间接免疫荧光、RT-PCR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从猪水泡病病毒全长cDNA拯救出了猪水泡病病毒(pSVDV).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SVDV的形态, 测定了pSVDV的TCID50和LD50, 并与亲本毒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pSVDV与亲本毒的毒力差别不显著. 结果表明, 猪SVDV HK/70的感染性cDNA克隆已经成功构建, 为进一步探索SVDV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及研制新型SVD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