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陡山沱期古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从碳酸盐岩中提取微量硫酸盐的方法, 实现了扬子地区陡山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连续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 未受成岩作用改造的同一样品的硫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同时给出扬子地区陡山沱期古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 获得的高分辨率陡山沱期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年代曲线可能反映了“雪球地球”事件之后全球古海洋的硫同位素变化趋势, 它与同时期的碳同位素年代曲线变化相似. 陡山沱期早期古海水的δ34S值出现超过20‰的正漂移, 同期δ13C值也出现高达10‰的正漂移, 使古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分别达到+46.4‰和+6.9‰的高值. 在陡山沱期中期古海水的δ34S值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对应于较高的δ13C值. 随后, 古海水的δ34S值呈现较强烈的振荡, δ13C值也有类似表现. 在陡山沱期末期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负漂移, δ值分别降到-10.1‰和-5.7‰. 扬子地区陡山沱期古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与变化意味着南沱冰期之后的海洋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 环境十分有利于生物繁衍与活动, 那时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不过, “雪球地球”之后的环境并不稳定, 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可能都曾发生过波动与反复. 发生在陡山沱末期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的负漂移是一次全球性事件, 可能与深部海水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上官志冠  霍卫国 《科学通报》2001,46(15):1316-1319
给出了腾冲热海及邻近地区热泉逸出H2的δ D值,讨论了热海地热区中浅层热储逸出气中增量H2与深部来源H2S和CH4的成因关系.逸出H2的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研究区内中浅层热储逸出气中增量H2的生成可能与近期北西向断裂的强烈活动有关.为了进一步监视该断裂的活动以及与深部岩浆活动的关系,有必要对该地区H2的异常释放进行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腾冲热海及邻近地区热泉逸出H2的δ6值,讨论了热海地热区中浅层热储逸出气中增量H2与深部来源H2S和CH4的成因关系.逸出H2的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研究区内中浅层热储逸出气中增量H2的生成可能与近期北西向断裂的强烈活动有关.为了进一步监视该断裂的活动以及与深部岩浆活动的关系,有必要对该地区H2的异常释放进行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4.
腾冲热海地热区逸出H2的δD值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官志冠  霍卫国 《科学通报》2001,46(15):1316-1320
给出了腾冲热海及邻近地区热泉逸出H2的δD值,讨论了热海地热区中浅层热储逸出气中增量H2与深部来源H2S和CH4的成因关系。逸出H2的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研究区内中浅层热储逸出气中增量H2的生成可能与近期北西向断裂的强烈活动有关。为了进一步监视该断裂的活动以及与深部岩浆活动的关系,有必要对该地区H2的异常释放进行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