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鱼草S核酸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君  薛勇彪 《科学通报》1999,44(13):1419-1421
在许多显花植物中,自交不亲和性由复等位基因构成的被称为S位点的单一遗传位点控制,在茄科、玄参科和蔷薇科中,迄今已知的唯一S位点编码的产物业类核酸酶,称为S核酸酶,为S位占类花柱中的产物,参与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作为研究和比较其三维结构的第一步,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金鱼草的3种S核酸酶基因(S2,S4和S5)编码的核酸酶,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对E.coli的生长没有影响,为体外大  相似文献   
2.
植物F-box蛋白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洪云  黄剑  赖钊  薛勇彪 《科学通报》2002,47(12):891-895
在真核生物中,由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与细胞的分裂、发育、代谢、免疫等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F-box蛋白质通过参与SCF复合体的形成介导了泛素化蛋白底物的特异性识别,在其降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从拟南芥和金鱼草中发现了多个已知功能的F-box蛋白质,它们分别参与了生长素信号转导、花器官发育、开花和叶片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它可能编码1000多个F-box蛋白质,约占全部预测蛋白质的5%。这些结果说明,F-box蛋白质介导的泛素化蛋白质降解途径可能是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SCF复合体和已知植物F-box蛋白质及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玉米小斑病菌C 小种毒素的致病作用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已现的玉米小斑病C小种523菌株对玉米C雄性不育细胞质材料的致病性比正常胞质材料严重,为了研究这种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利用0.3%小斑病毒素处理正常质(N)和C细胞质材料线粒体,然后令线粒体进行体外翻译,发现离体线粒体蛋白质合成都未受到影响,表明毒素没有改变N,C胞质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使氧化-磷酸化解遇联,也未直接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交主叶片浸泡于0.3%的毒性溶液中处理,在不同处理时间测定  相似文献   
4.
水稻基因组中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薛勇彪 《科学通报》1998,43(3):277-281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 ,我们从水稻中分离到 6种不同的与植物抗病基因 (R)同源的序列 .通过亲缘关系分析 ,将 6个序列分为两个亲缘关系组 .第一组含有一种序列 ,即Osh359- 1.该序列与其他水稻R基因的同源序列相比更接近于其他植物的R基因 ,并具有简单的基因组结构 .第二组包含其余的 5种水稻序列 ,其代表性序列为Osh359- 3.这组序列属于多基因家族 ,并且其成员在水稻基因组中紧密连锁 .  相似文献   
5.
水稻幼穗分化受阻突变体lhd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圭630/台湾粳的F1花药培养后代群体中发现了水稻幼穗分化受阻突变体lhd(leafy head), 其植株明显矮化, 叶片细小且丛生, 始终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遗传分析表明, lhd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该突变基因拟命名为lhd(t).显然, LHD(t)是控制花序分化的关键基因.以lhd杂合体与明恢77和京花8号杂交, 建立了2个F2群体.在与京花8号杂交的F2群体中, 部分lhd植株表现出"中间类型", 说明遗传背景会影响突变性状的表现.利用已公布的水稻RM系列SSR标记及自行设计的SSR标记, 结合BSA和突变株(共498株)分析, 将LHD(t)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长臂端, 其中标记SSR1, RM269, RM258, RM304和RM171位于一侧, 与LHD(t)的图距分别为6.4, 16.6, 18.4, 22.2和26.3 cM; SSR4和SSR5位于另一侧, 与LHD(t)的图距分别为0.6和2.2 cM.该结果为进一步对LHD(t)的克隆和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c DNA-AFLP分析了3种不同生态型芦苇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沙丘芦苇和盐生芦苇对干旱或盐胁迫逆境的适应可能涉及为数不多的基因,克隆了沙芦胸腺嘧啶二磷酸葡萄糖脱水酶(Phragmites communis dTDP-D-glucose dehydratsse,pcTGD)的全长cDNA,发现pcTGD基因在芦苇茎中高效表达,但在3种生态型根茎中,只在沙丘芦苇根茎中特异表达,同时,在沙丘芦茎中该基因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生态型,而在移栽的植株中表达量明显下降,推测pcTGD在沙芦适应水分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幼穗分化受阻突变体lhd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段远霖 《科学通报》2003,48(15):1662-1665
从圭630/台湾粳的F1花药培养后代群体中发现了水稻幼穗分化受阻突变体lhd(leafy head), 其植株明显矮化, 叶片细小且丛生, 始终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 遗传分析表明, lhd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该突变基因拟命名为lhd (t). 显然, LHD(t)是控制花序分化的关键基因. 以lhd杂合体与明恢77和京花8号杂交, 建立了2个F2群体. 在与京花8号杂交的F2群体中, 部分lhd植株表现出“中间类型”, 说明遗传背景会影响突变性状的表现. 利用已公布的水稻RM系列SSR标记及自行设计的SSR标记, 结合BSA和突变株(共498株)分析, 将LHD(t)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长臂端, 其中标记SSR1, RM269, RM258, RM304和RM171位于一侧, 与LHD(t)的图距分别为6.4, 16.6, 18.4, 22.2和26.3 cM; SSR4和SSR5位于另一侧, 与LHD(t)的图距分别为0.6和2.2 cM. 该结果为进一步对LHD(t)的克隆和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