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浦铜良  程佑发  张承烈 《科学通报》2000,45(12):1308-1313
用柱层析手段从沙漠地区沙丘芦苇叶片中分离得到一种为该生态型所持有的小分子物质,其化学特征与已报道的逆境胁迫诱导累积的溶质均不同,具多氨基芳香族强极性特征,其自然丰度与月平均气温和月极端高温值为指标的生境高温程度呈显著相羞生,并主要存在于光合细胞器叶绿体中。该物质对离体叶绿体在高温下电子传递链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推测,该独特小分子物质作为一种渗透保护剂主要通过稳定光合器官而赋予沙丘芦苇较强的抵抗  相似文献   
2.
用c DNA-AFLP分析了3种不同生态型芦苇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沙丘芦苇和盐生芦苇对干旱或盐胁迫逆境的适应可能涉及为数不多的基因,克隆了沙芦胸腺嘧啶二磷酸葡萄糖脱水酶(Phragmites communis dTDP-D-glucose dehydratsse,pcTGD)的全长cDNA,发现pcTGD基因在芦苇茎中高效表达,但在3种生态型根茎中,只在沙丘芦苇根茎中特异表达,同时,在沙丘芦茎中该基因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生态型,而在移栽的植株中表达量明显下降,推测pcTGD在沙芦适应水分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