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五十年代以前,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是名目繁多、产量较低的农家品种。虽然如此,但在品种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大,遗传背景复杂等的多样化,因此很少受到病害的影响。建国后,我省小麦品种经过五次大更换,每次更换都使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单产由40公斤增至目前的200多公斤,但是每次更换也使种植小麦品种的数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
<正> 传统培育抗病品种的方法,大多采用植物种内的品种间杂交,对其后代加以选择;或通过远缘杂交如种间或属间杂交引入异种异属或野生种的抗性基因。这些方法存在着可供应用的抗源材料少及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疯狂分离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组织培养、重组DNA、细胞融合等的利用则可以打破植物种的界限,把抗病性和品质等许多有用性状  相似文献   
3.
王锡锋  周广和 《科学通报》2003,48(15):1671-1675
应用双向电泳和病毒覆盖测定技术, 从大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株系(GAV)的传毒介体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蛋白质提取物中检测到一种分子量为50 kD的蛋白(P50), 它与提纯的病毒有高的亲和反应. 对麦二叉蚜体内的P50进行了电泳分离并制备了家兔抗血清, 两种麦蚜饲食该蛋白的抗血清后, 传毒效率分别由对照的72.55%和73.44%下降为8.57%和28.56%, 表明该蛋白是参与病毒与介体麦蚜相互识别的传毒相关蛋白. 采用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对50 kD传毒相关蛋白进行麦蚜体内定位, 发现其存在于麦二叉蚜的头部唾液腺组织中, 揭示出麦蚜唾液附腺组织上的膜蛋白与病毒的相互识别是麦蚜能够传播大麦黄矮病毒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据推测,小麦锈菌的存在时间与小麦栽培历史相同,公元前1200年我省就可能有锈病发生。小麦三种锈病目前在我省均有发生,以条锈病最为普遍严重。五、六十年代条锈病多次大流行,导致四次小麦品种的更换。1990年锈病在全省发生达4488.32万亩,损失小麦10-15亿公斤,是1964年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小麦叶锈病在我省南部和丘陵地区发生较重,1972、1973和1976年的严重流行使信阳地区小麦减产2-3成。秆锈病在我省的发生因  相似文献   
6.
本对空调水系统的水泵设计与选型,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和冷凝水系统设计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