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隆泽 《科学通报》1979,24(10):478-478
前曾报道我们先后从我国特有植物喜树的限及果中分离并签定了十几种化学成份,其中五种为喜树碱类化合物:去氧喜树碱(Ⅰ)、喜树碱(Ⅱ)、10-羟基喜树碱(Ⅲ)、10-甲氧基喜树碱(Ⅳ)与11-甲氧基喜树碱(Ⅴ)。经我所药理室动物试验表明,Ⅱ—Ⅴ均有同样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Ⅱ与Ⅲ已在临床试用,分别用于治疗胃癌及肝癌等恶性肿瘤。为了分离其他有效成分,最近我们又从Ⅲ的母液中分得一新生物碱——11-羟基喜树碱(Ⅵ),经动物试验表明,Ⅵ与Ⅲ一样,同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javanic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时,从乙醇提取液中分得一新化合物——鸦胆子甙(A).其熔点为243~246℃,[a]_D~(23) 60.0°(C=1.70,水),遇浓硫酸显蓝→紫→褐,分子式C_(26)H_(38)O_(14)(M~ 574).由化学转化及光谱方法确定其结构为鸦胆子苦素E-2-β-D-葡萄糖甙(A).为寻找抗癌新药而对中药鸦胆子(Bruce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