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充分利用泡沫混凝土的良好特性,将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高速公路软基土质的基本性质及鉴别方法,对软基处治的材料质量提出了要求,同时还阐述了软基处治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纯化得到的假单孢菌PKE117的胞外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30℃,以藜芦醇为底物,在25℃,pH3.0的琥珀酸钠缓冲液中与底物反应时的Km值为(0.277±0.0008)mmol/L,vmax为(0.049±0.001)mmol.mg-1protein.min-1。根据LiP已知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质粒,扩增得到一条199bp的DNA片段lip1和一条563bp的DNA片段lip2,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同源性不是很高。核苷酸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LiP1与Pycnoporus sanguineus的漆酶的同源性达到100%,与Mycobacteriumbovis的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达到80%;LiP2与Arabidopsis thaliana的过氧化物酶同源性达到100%,与Hordeum vulgare的过氧化物酶1同源性为75%。  相似文献   
4.
对纯化得到的假单孢菌PKE117的胞外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30℃,以藜芦醇为底物,在25℃,pH3.0的琥珀酸钠缓冲液中与底物反应时的Km值为(0.277±0.0008)mmol/L,vmax为(0.049±0.001)mmol.mg-1protein.min-1。根据LiP已知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质粒,扩增得到一条199bp的DNA片段lip1和一条563bp的DNA片段lip2,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同源性不是很高。核苷酸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LiP1与Pycnoporus sanguineus的漆酶的同源性达到100%,与Mycobacteriumbovis的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达到80%;LiP2与Arabidopsis thaliana的过氧化物酶同源性达到100%,与Hordeumvulgare的过氧化物酶1同源性为75%。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原则,提出了信息资源建设应采取的方针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纯化得到的假单孢菌PKE117的胞外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30℃,以藜芦醇为底物,在25℃,pH3.0的琥珀酸钠缓冲液中与底物反应时的Km值为(0.277±0.0008)mmol/L,vmax为(0.049±0.001)mmol·mg-1 protein·min-1.根据LiP已知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质粒,扩增得到一条199bp的DNA片段lip1和一条563bp的DNA片段lip2,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同源性不是很高.核苷酸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 LiP1与Pycnoporus sanguineus的漆酶的同源性达到100%,与Mycobacterium bovis的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达到80%;LiP2与Arabidopsis thaliana的过氧化物酶同源性达到100%,与Hordeum vulgare的过氧化物酶1同源性为75%.  相似文献   
7.
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以及开发馆藏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能源转化利用的角度探讨了褐煤转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景。中国有丰富的褐煤资源,储量达1303亿吨,其开发利用必须兼顾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于褐煤转化的工业途径可概括为四大类:即褐煤的热解和炼焦,褐煤气化,褐煤液化,及褐煤化学提取腐植酸制品,而褐煤微生物转化与利用研究起步较晚,文中主要从褐煤降解微生物的分离,褐煤微生物降解的机理,褐煤微生物降解产物的优越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