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路堤在高速铁路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沉降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因此在高速铁路软基处理过程中应用沉降预测方法预测沉降和提高预测的精度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基于试验段实测沉降曲线,将指数曲线配合法、双曲线法和Asaoka法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预测了路基的最终沉降;应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软件,采用两种土体本构模型结合实验室实验参数模拟现场状况,进行了沉降预测.在此基础上,将几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与实测值互相印证,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能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项目投标策略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筑工程投标活动中的策略和技巧,并对各种投标策略和技巧的适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承包商在投标前事先必须确定合适的投标策略,报价时灵活应用各种技巧,以便于提高投标中标率.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采用预应力和离心成型技术生产的新型桩型.由于该桩型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抗剪性能好、穿透土层能力强、成桩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捷及工程造价合理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工程.本文对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旨在对该桩型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推广作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底桩侧联合后注浆的承载力特性研究很少,制约了该新技术的推广。文章通过对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对管桩不同注浆方式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普通砂土中桩底注浆、桩侧注浆、联合注浆以及不注浆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机理,观测了浆体在土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注浆方式对承载力和沉降量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为管桩联合后注浆技术提供了借鉴意义,对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桩顶荷载对于负摩阻力桩基荷载传递性状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基桩负摩阻力随着固结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固结时间的延续,在有无桩顶荷载的两种情况下,负摩阻力引起的桩身附加轴力均逐渐增加.与无桩顶荷载比较,桩顶荷载的作用使得中性点的位置明显上移,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拽力减小.桩顶荷载推迟了负摩阻力出现的时间并使得负摩阻力引起的桩身附加轴力有所减小.不考虑桩顶荷载的负摩阻力的分析方法过高估计了下拽力,中性点的位置低于计算结果,正确的分析方法应当考虑桩顶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四组团深基坑工程的特点以及各种支护方案的优缺点.然后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即土钉与高压旋喷桩联合应用技术.施工实践与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取得了圆满成功,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桩筏基础设计没有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变化的影响,边桩实际承载力超过设计承载力而中桩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承载力。建立了框架结构和单片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平面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逐层加载和一次性加载条件下两种上部结构形式的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桩基沉降及差异沉降。结果表明:刚度大的上部结构形式下桩顶反力小;桩筏荷载分担比随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趋于稳定;不同上部结构形式的刚度变化对其下桩顶沉降的影响不同。为进行合理的桩基设计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基于lnC(r)~lnr关系曲线最小曲率值的无标度区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计算关联维数D2,应确定G.P算法过程中的无标度区.从ln C(r)~ln r关系曲线的几何特征出发,分析关系曲线最小曲率的分形意义,结果表明:以最小曲率点作为计算无标度区的基点,以曲线上两点间夹角的大小作为线性相关性的判断依据,能够准确判断关联维数计算时的无标度区上下限.编制Matlab计算程序,对Lorenz混沌系统进行计算,表明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详细地论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力图进一步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