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脉冲电子束沉积技术, 在SrTiO3衬底上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Nd1.85Ce0.15CuO4(NCCO)薄膜. 通过改变薄膜的沉积温度、厚度、退火条件以及沉积频率, 获得了具有不同生长条件的NCCO薄膜样品. 对样品R-T曲线进行分析, 得到了上述因素对薄膜超导电性的影响规律, 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因素对薄膜的超导电性造成影响的原因. 通过与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类比, 定量分析了沉积过程中靶与基片距离同沉积气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三苯基磷为原料,合成了4种单季鏻盐和双季鏻盐型相转移催化剂,作为PTC,它们在苯乙腈的α-甲基化反应(亲核取代)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检测方法对轨道板细微裂缝和夜间拍摄的裂缝图像存在误检和漏检的现象,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改进方法。将特征图分组后用注意力机制强化各组向量的特征表达,以动态聚合弱分类器预测结果的方式得到最终的裂缝置信度。借助投票机制有效降低最终的预测偏差,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在减少模型参数的情况下,在裂缝数据集上的准确率提升1.6%,在CIFAR-10数据集上的准确率提升2.8%。  相似文献   
4.
采用脉冲电子束沉积技术在(100)取向单晶钛酸锶衬底上沉积出具有高取向的La0.67Ca0.33MnO3薄膜, 并用电子束曝光技术获得不同宽度的微桥结构, 对这些微桥结构的输运性能进行了研究. 当微桥的宽度为2和1.5 μm时, 与大面积薄膜相比, 其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P变化不大. 当微桥的宽度为1 μm时, TP降低约50 K. 当微桥宽度减小到500 nm以下, 没有观察到金属-绝缘体转变. 对不同宽度微桥的磁电阻曲线进行分析发现, 随着微桥宽度减小, 低场磁电阻也变 小, 高场磁电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发育地区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的分布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盾构施工。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球状发育区盾构施工工程案例,分析了在这一特殊地质环境下盾构施工在盾构机选型和盾构推进过程中参数控制相关问题,提出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发育区盾构施工应合理选择盾构机,在孤石地层掘进时应控制掘进速度、刀盘扭矩、盾构机的推力,刀盘的贯入量以及刀盘的转速等施工参数,做到平稳掘进,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相似文献   
6.
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酯化、季铵化合成了4种手性季铵盐,以L-色氨酸甲酯为原料,经还原、季铵化合成了2种手性季铵盐;6种手性季铵盐对苯甲醛与氯仿的亲核加成反应。显示出良好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和一定的不对称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轨道板裂缝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支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轨道板裂缝检测模型——TSCD.首先该模型通过注意力机制和搜索分支结构突出轨道板裂缝的位置信息,同时抑制干扰信息;然后采用检测分支结构完成裂缝的像素级检测;最后对检测结果中出现的图像细节退化问题,利用参数映射关系实现特征图的上采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环(L-苯丙-L-缬)二肽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L-(+)-缬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援基活化等措施合成了新型催化剂环(苯丙-缬)二肽.  相似文献   
9.
以氯霉素为原料,经水解、双叔胺化、双季铵化合成了光学纯二溴化(-)-N,N’-二(1-对硝基苯基-1,3-二羟基二2-丙基)-N,N,N‘,N’-四甲基-1,6-己二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它对苯乙腈α-甲基化、苯甲醛与氯仿的亲核加成的催化作用和不对称诱导效应均优于单季铵盐.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考虑了氢同位素效应的DTO(1A1)分子的多体展式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DT(0,0)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碰撞能较低时(<209.20kJ/mol),可以生成长寿命DTO(1A1)络合物,并且该络合反应是有阈能反应,这一结论与用多体项展式理论计算的DTO分子势能曲线结果一致.随碰撞能增加,逐渐出现置换产物OT和OD,最终分子被完全碰散成D,T和O原子,而且反应O+DT(0,0)→OT+D,O+DT(0,0)→OD+T和O+DT(0,0)→D+T+O也是有阈能反应.由于D和T原子的同位素效应,置换产物OD与OT的反应特征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