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军事短波通信抗干扰性能仿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建立了几个军事短波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并简要叙述了军事短波通信系统中跳频,扩频的干扰方程。文章给出了仿真物理结构图以及功能模块图,也给出了军事短波通信抗干扰性能仿真评估的指标,提出了利用云模型及云不确定性推理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估,并给出了干扰和无干扰条件下军事短波通信的抗干扰性能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
标记受限下部分标记交换协议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LS被越来越多地用以解决流量工程、VPN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干线路由器路由表项数目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使得MPLS的标记空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PLS协议通过只给经常使用的路由表项分配标记,可以有效利用标记空间,同时保持与MPLS的兼容性。基于Internet实际流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PLS协议相对于传统的MPLS协议而言,在标记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转发性能,缓解标记空间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作战效能,培养一批既懂指挥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指挥自动化人才至关重要。通过给出指挥自动化人才的宏观结构模型,分析广义的指挥自动化人才需求和素质要求,然后从人才个体的知识结构综合性出发,阐述了指挥自动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还给出了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知识模块,并针对当前教育状况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C~3I系统可靠性、抗毁性和抗干扰的统一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模糊可靠性和隶属云思想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能力雷达图模型,通过半实物模拟对可靠性、抗毁性和抗干扰进行统一评测,考核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通信系统性能仿真评估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复杂大系统的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侧重于对仿真结果的评估,提出了以云模型为基础的系统性能评估算法。该评估算法用云理论实现定性属性值和定量属性值之间的转换。该评估算法以不确定性为出发点,在理论上借鉴了层次分析法的某些处理手段,可以较好地处理指标体系中广泛存在的泛层次树形结构现象,使评估结果更加可信。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更为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多用户操作系统的汉化过程中,Spooling打印系统(SPS)的汉化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SPS原理,说明其汉化的目标、技术和环境要求。通过介绍一个实例,给出了汉化工作要点和实现技巧。  相似文献   
7.
准确、全面地获取系统需求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在需求获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领域工程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系统需求的业务框架描述语言,该语言侧重于业务的概念,采用一些UML的方法描述业务的动态行为,从而在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得开发人员易于得到系统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C^4ISR系统设备多,功能多,指标多,做好可靠性数据收集工作,对正确评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以云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合理确定测试点,合理产生测试数据,收集可靠性数据的新方法。它用于工程验收,将提高可靠性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模式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型、复杂系统性能评估的最好方法是系统仿真和建模,仿真软件的设计是实现仿真目的的关键。对于这种复杂软件的开发,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而设计模式现在则成为软件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目的在于对设计模式在仿真软件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利用设计模式来提高仿真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C2系统建设的需要,定义了可靠性代用模型,推导出它的可靠度和可用度计算公式。通过与现有可靠性基本模型进行量化比较,得出代用模型用于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评估既能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又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