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学录像教材的设计刘国章在教学环节中插播教学录像是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啻中,通过插播录像电教教材和语言讲授,向学生传输教学知识信息,要想有效地运用这种讲授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插播录像电教教材的设计。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及其结果已成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方式和标志。所以,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然而社会实践自身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社会实践的现实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实践本质的答案,这就是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解构与建构。  相似文献   
3.
世界充满差异,人的社会也充满差异,矛盾与和谐都与差异相联。为此,在中国全面系统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而全面和系统地理顺差异、矛盾与和谐的相互关系,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同时,传统的矛盾观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合当今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系统思维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和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实现社会的平稳和有序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离开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管理是难以想象的。而科学管理理念的形成与实施,则离不开系统思维的基础性支撑与规范。所以,真正的现代科学管理是系统思维精神实质的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5.
差异、系统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了差异就会有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相互作用就会有变化和运动。有了变化和运动,才会有不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才能呈现出事物与环境之间一与多和多与一相互关系的存在,才能有在差异前提下形成统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有了这样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一与多和多与一的存在关系,就是不同事物内部不同构成因素,以及不同事物之间及与其环境之间构成不同形式和性质统一体即系统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6.
事物系统与和谐统一——关于进步发展问题的现实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统一是构成真正系统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进步发展的根据。社会真正的发展需要和谐,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更加需要和谐。和谐统一的关系不仅是利益平衡及平等互换的顺畅通道,而且是公正平等的象征,更是正义、博爱、民主和自由的发源地。简言之,和谐统一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理性和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必须严格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理解与把握是否真实准确,直接涉及到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及其理论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现有哲学教科书关于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论说方式就明显违背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精神,也就是脱离现实以形而上学的片面思维来论说整体系统意义上的辩证法范畴。因此,有必要立足于现实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否定之否定既从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自身的纵向展开过程,也从事物自身内部的组织涌现、层次转化、结构耗散功能、整体的优化、不同部分之间的差异协同,来理解事物自身的展开过程,并在横向与纵向上展现否定之否定的系统属性,使得真实的否定之否定成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变化发展系统化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9.
独立思考在于能够超越感性生活的表象世界而对客观规律获得真知,并对于真正"好"生活进行合理构建。独立思考并非脱离客体而抽象存在,而是需要将主观观点通过语言进行"外化"获得客观肯定。运用系统的眼光看待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所以独立思考精神的塑造离不开现代性系统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差异、适合与可持续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推进,这无疑要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式和动力问题,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则是社会发展方式和动力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探讨社会发展方式的科学化和发展动力的可持续化,全面而透彻地理解与把握现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与构建社会和谐,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