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4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387篇
系统科学   291篇
丛书文集   208篇
教育与普及   1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3374篇
研究方法   419篇
综合类   9169篇
自然研究   85篇
  2021年   14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162篇
  1984年   123篇
  1981年   118篇
  1979年   251篇
  1978年   198篇
  1977年   183篇
  1976年   137篇
  1975年   158篇
  1974年   209篇
  1973年   173篇
  1972年   193篇
  1971年   212篇
  1970年   273篇
  1969年   209篇
  1968年   188篇
  1967年   210篇
  1966年   181篇
  1965年   1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10 measures of core inflation and evaluates which measure produces the best forecast of headline inflation out‐of‐sample. We use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as our measure of inflation. We use two sets of components (17 and 50) of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to construct these core inflation measures and evaluate these measures at the three time horizons (6, 12 and 24 months) most relevant for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The best measure of core inflation for both sets of components and over all time horizons uses weights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disaggregated (component‐level) prices. Interestingly, the results vary by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used; when more components are used the weights based on the persistence of each component is statis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weights generated by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However, those forecasts using the persistence of 50 components are statistically worse than those generated using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17 components. The statistical superiority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extracts (i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the common source of variation in the component level prices that accurately describes trend inflation over the next 6–24 months.  相似文献   
2.
3.
隐性知识反馈环结构是创新研究系统的核心结构,运用组织管理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科研创新系统隐性知识生产转化系统仿真研究,以南昌大学系统动力学创新团队研究系统为例,分析确定该系统的隐性知识量、显性知识量、创新投资量、团队人员数和创新成果量五个核心变量,运用新建的逐枝建模和逐树仿真技术建立五棵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其等价流图模型.运用枝向量行列式新增反馈环计算法,计算出系统包含创新成果流位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的第一类反馈环五条,团队成员数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第二类正反馈环十条.然后,结合模型的仿真曲线和仿真数据,对第一类反馈环进行极性转移仿真分析和主导反馈环转移仿真分析,对第二类正反馈环进行正反馈环的作用分析,以及"原始创新度"低对这十条正反馈环的制约分析,并基于上述十五条反馈环特性仿真分析结果提出四条创新研究系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首次对刺纹车轮虫(TrichodinacentrostrigataBasson,VanAs & Paperna, 1983)进行了 18S rDNA 的克隆测序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刺纹车轮虫是一种具有辐射状中央颗粒的淡水车轮虫,具有相对较高的 GC 含量而位于分子系统树的顶枝,它与海水环境中的车轮虫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及较近的遗传距离从而聚为一枝。研究提示刺纹车轮虫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在系统进化中分化较晚并与海水种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车轮虫的同源性与 18S rDNA序列相似性、遗传距离具明显相关性,GC 含量与分子支序树分枝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PLC的LED显示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几种LED显示电路.为减少硬件设置,节省PLC的I/0点,提高系统的性价比具有积极的意义.该显示电路在设计中已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当前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对电网无功功率补偿的必要性及通用补偿方法及其装置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以具体工程为例,介绍了建筑物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中遵循的原则,施工中遇到特殊情况时采取的处理方法和必要的检测方法,对几种桩基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过程、质量控制等情况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如何对修竣后的汽车进行系统性的检验,如何了解汽车的技术性能是否得到完全恢复,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汽车维修和检测人员。主要对修竣后的汽车,如何进行路试前、路试中及路试后检验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