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In this paper, views of investor are described in fuzzy sets, and two fuzzy Black-Litterman models are constructed with fuzzy views and fuzzy random views respectively. In the models, expected returns and uncertainty matrix of views are redefined and the views are formulated by fuzzy approaches suitably. Then the models are tested with data from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zzy random views model performs the best, and both the fuzzy models are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fuzzy approaches can contain more information in the views and measure the uncertainty more correctly.  相似文献   
2.
以N-(苄氧羰基)-L-天冬氨酸和亚硫酰氯反应制备了N-苄氧基天冬氨酸酐,然后将其与不同链长的二醇(Diol: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聚乙二醇200和600)缩聚,合成含端羟基的天冬氨酸-二醇交替预聚物[ASP—Diol];分别以它们为大分子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乙交酯(LA/GA:75/25)开环共聚,合成系列含侧氨基的天冬氨酸-二醇-聚乙丙交酯[PLGA-(ASP—Diol)一PLGA]多元三嵌段共聚物。利用FTIR、1HNMR、EA、DSC和GP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影响预聚物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不是二醇的分子量,而是其端羟基的活性。但随着二醇链段长度增加,多元共聚物中氨基含量降低,玻璃化温度也明显下降。因此,通过改变二醇链段的长度(或分子量)可以有效控制PLGA-(ASP—Diol)-PLGA中侧氨基的密度及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降低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显示(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SAR-GMTI)对地面重要运动目标的威胁,本文在SAR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基础上,针对多通道SAR-GMTI提出了二维间歇采样慢时间延时转发干扰方法。该方法利用二维间歇采样实现干扰信号的二维频谱周期性拓展,从而生成无法被SAR-GMTI完全对消的假目标群,并进一步提出采用慢时间延时转发来实现对假目标群方位向位移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针对SAR-GMTI的对消特性给出了多组延时转发干扰应用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对多通道SAR-GMTI产生二维假目标群,且假目标幅度受正弦调制函数的影响出现增强和削弱,多组延时转发干扰方法可以实现增强区与削弱区互补,从而形成分布更密集、覆盖范围更广的二维多假目标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4.
真核原核两界细胞融合子SEM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跨界融合Fhhh细胞形态的结果。Fhhh由2株真菌真核细胞与1株细菌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而成。2株真菌是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酿酒酵母,1株细菌是从对苯二甲酸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的土细菌。3个亲株菌体细胞SEM的形态差异极为显,既不同于黄孢原毛平革菌与土细胞的首次跨界融合获得的Fhh,也不同于Fhh与酿酒酵母的2次跨界融合获得的Fhhh。经过350多代的繁殖传代。Fhhh仍然同时含有来自3亲株的基因DNA,具有分子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跨界原生质体融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5.
当雷达回波信号中同时存在强弱差异较大的微动目标时,弱反射目标分量常常会被噪声和强反射目标所掩盖,导致弱反射目标难以被检测。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大动态反射系数微动目标检测算法。首先该算法利用逆Radon变换(inverse Radon transform, IRT)来获取强微动分量的参数估计值,然后通过逐次消去强分量来增强弱分量,从而使得弱分量更容易被检测。本文算法能够实现反射系数差异较大的多个微动目标的检测,同时能够准确估计出其微动参数。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同时对本文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唑染色法、靛蓝染色法以及碘化钾反应法(I-KI)对檀香(Santalum album)种子生活力进行测定,分析了四唑的质量分数、染色温度以及染色时间对檀香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并将各种不同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发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唑法测定檀香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测定条件为使用质量分数为0.1%的四唑,在40℃染色3 h。四唑的质量分数(p<0.001)、染色温度(p=0.006)以及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p=0.001)对檀香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生活力测定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其中以四唑法测定结果与发芽率接近,是檀香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的理想方法。靛蓝染色法和碘化钾反应法均不适合用作檀香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
细分曲面的NC刀轨生成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LOOP细分规则的NC精加工刀轨生成算法,该算法将细分曲面应用于CAD/CAM系统,适用于任意拓扑的三角网格模型;通过控制曲面等距误差来生成满足给定精度要求的NC刀轨.其核心思想是:首先计算LOOP细分曲面控制顶点的极限点和法矢量,然后从极限点开始,沿其法矢方向以球头刀的半径长度按照给定精度向外等距,获得等距曲面,最后在等距曲面上生成精加工数控刀轨.实例表明该算法稳定、高效、误差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交趾黄檀种子特性、变异规律及其对苗期生长的影响,筛选交趾黄檀优良家系。【方法】对来源于泰国的32个交趾黄檀家系的种子形态(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千粒质量),发芽特征(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期生长性状(苗高、地径、生物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32个交趾黄檀家系种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不同种子形态性状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水平差异,千粒质量变幅为18.04~32.93 g(表型变异系数12.88%)。交趾黄檀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期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千粒质量与苗高、地径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相关性和隶属函数评价分析表明,20号、23号、18号家系综合表现较好。【结论】32个交趾黄檀家系在表型性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0号家系在苗期生长表现最优,可作为交趾黄檀育苗的首选家系。  相似文献   
9.
在时域上,光学频率梳(光频梳)表现为时间间隔固定的超短脉冲序列,具有飞秒量级的时间宽度和极高的瞬时电场强度;在频域上,光频梳呈现为数百万频率间隔固定的频率齿的集合,每根梳齿都具备窄线宽稳频连续激光器的频率精度。光频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科研工具,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原子、分子特征信息识别,物质内部结构解析,生物成像及空间遥感成像等诸多科学研究领域。文章首先说明光频梳的基本技术原理,然后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频梳研制领域的进展,并详细介绍基于自研光频梳发展的两种应用:双光梳三维编码成像和双光梳分子光谱。  相似文献   
10.
格木人工林节子的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节子在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生长过程中的发生、形成及分布特征,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关键因子建立评判节子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方法】以30年生格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树干解析方法对其节子的形成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与地理方位相比,坡向是影响格木分枝分布的重要因素; 树干高度2.0~8.0 m的区段上分布的节子最多,此段是木材利用率最高部分,节子分布严重影响格木的利用价值; 分枝角度小于60°的分枝形成节子的直径均大于2.5 cm,直径越大死节长度越大,节子在木质部的跨度越大; 第1~15年是格木形成分枝的高峰期,分枝脱落及伤口愈合集中在第16~25年; 第11~20年间格木形成死节最多,该时段是控制死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分枝直径(BD)、分枝角度(IA)和分枝年龄(YB)3个关键因子,并建立了与节子发生点到愈合点距离(RT)的多元回归模型:yRT=1.634 4xBD+0.067 8xIA+0.164 8xYB-1.611 4(F=106.869 7,P=0.000 1)。【结论】可以利用该模型来预测格木分枝形成节子后对木材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