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利用定量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取食行为,结果显示:其取食行为存在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其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到了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的磨损和其他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模式逐渐解体.总的取食时间可以分为准备时间(38.08%)、间歇时间(5.13%)和吃的时间(56.79%),在取食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熊猫通过3种途径有效地增加日食量,即提高动作熟练程度、减少准备时间和减少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氧乙炔焰铝丝喷涂普碳钢灼勺工艺及适宜喷涂参数。通过大量试验证明,喷涂诸参数是正确可靠的,从而保证了铝涂层在炒勺腹面上的最佳结合强度。喷铝结果,提高了炒勺的使用寿命,改善了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熊猫对松花竹(Fargesia sp.)笋细胞壁的利用状况,利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通过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野生大熊猫食物和粪便中的松花竹笋细胞壁的形态。发现竹笋经过大熊猫的消化后,其细胞壁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变化,薄壁细胞细胞壁变薄,厚壁细胞初生壁和次生壁都有部分消失、缺损或扭曲。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