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植丛大小)结构的研究方法,比较了沙漠内(处于沙漠较深处——距农田边缘500m以外)和农田边(500m内相邻于农田)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比较,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植丛密度、数量分布显著高于沙漠深处;如果将种群中的植丛大小按从小到大分成30级,沙漠中和农田边的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中幼年植丛(1,2,3,4级)显著多于其它级别的植丛,都属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的老年植丛的存活率在这两个区域都比较低,这可能是沙漠极端干旱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群动态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应是其能在沙漠中长期续存的基本要素。从研究的结果看,似乎人类农业活动并不损害羽毛针禾种群的发育,反而提高了其幼年植丛补充更新的成功率与成活的比率,推测可能是农业活动改善了局域小环境,增加了局域降水,从而提高了羽毛针禾幼苗成活率及幼年植丛的成活率。另一方面,羽毛针禾是活化沙地上的先锋植物,人类的扰动使沙地活化程度增加,这一点可能也是使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相对较为繁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羽毛针禾交配系统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共显性标记位点对新疆准噶尔盆地羽毛针禾(Stipagrosits pennata(Trin.)De Winter)居群进行了交配系统研究。采用20个家系共160个子代样品测定了该居群花粉库基因频率、固定指数(F)、多位点异交率(tm)和单位点异交率(ts)。结果显示该居群异交率处于较高的水平(tm=0.839),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异交率差异较显著(tm-ts=0.178),固定指数(F)的估计值大于0(F=0.158),表明该居群以异交为主,但双亲近交较明显。这可能是受居群密度、风力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