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C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 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竹类入侵干扰下,不同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在幼苗阶段→小树阶段→大树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表现为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在没有竹类入侵干扰的情况下多发展为规则分布,不同竹类干扰会导致桫椤种群在各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桫椤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而在竹类干扰条件下,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桫椤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也是退化最快、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湿地,在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的共同作用下,由于生态要素(主要是水因子和生物因子)发生变化,打破了原有系统的平衡状态,导致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破坏或丧失,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和抗逆能力下降。退化湿地的恢  相似文献   
3.
冬季低温胁迫对长叶竹柏幼苗细胞膜的伤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冬季低温胁迫对长叶竹柏幼苗细胞膜的影响,选取长叶竹柏的2龄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海拔的低温胁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胁迫下,细胞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刭损伤,从而导致了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电解质外渗,电导率增大.同时,SOD,CAT和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表明,零上低温胁迫不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伤害,部分原因可能是SOD,CAT和POD活性的协调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山包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山包湿地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大山包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亚高山沼泽湿地生态安全的21项指标,构建了大山包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是4.756 6.研究表明:当前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为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缙云山森林林隙形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林隙的形成方式、大小分布和形成木特征等几方面对缙云山森林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缙云山森林林隙的形成方式以根拔、折干和枯立为主 ;林隙多由双形成木和三形成木形成 ,每个林隙平均形成木拥有量为 2 .88株 ;扩展林隙在 1 0 0~ 3 0 0m2 之间分布最多 ,冠空隙在 1 50m2 以下分布最多 ;扩展林隙直径与林隙高度比值“多分布在 0 6~ 1 4之间 ,冠空隙直径与林隙高度比值多分布在 0 2~ 0 8之间 ;林隙形成木以马尾松、四川山矾、四川大头茶、银木荷、黄杞和小叶栲为主 ,且其在径级达到 2 0~ 50cm、高度达到 1 5~2 5m时 ,最可能倒伏或枯立创建林隙 ;平均每株形成木所形成的扩展林隙面积为 76 8m2 ,形成的冠空隙面积为3 4 4m2 。  相似文献   
6.
根据群落调查的结果,对雅江格西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灌木群落和草本群落分别进行了双向种指示法(TWINSPAN)分类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结合实际将保护区植被分为21个类型.利用DCA排序探讨了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水份是影响保护区群落分布最主要的因素.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组成各异,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坡向对群落分布影响较大,同海拔阴坡、阳坡植被差异较大,表现出几种群落类型的镶嵌分布.  相似文献   
7.
缙云山风灾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缙云山风灾迹地森林群落在11年恢复过程中的幼苗动态、群落结构、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恢复的前2年,马尾松、大头茶的幼苗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川灰木、小叶栲的幼苗,其他树种的幼苗较少;恢复后的8年,川灰木、小叶栲和其他树种的幼苗增加,马尾松和大头茶的幼苗养活;恢复后的第11年,川灰木、小叶栲和其他常绿阔叶树种的幼苗占优势,林下无马尾松幼苗,大头茶的幼苗也较少。(2)群落的垂直结构日益明显,群落的水平结构指标盖度、密度和胸面积都有大幅度增加。(3)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增加,生态优势度降低,群落向着复杂化、多样化的常绿阔叶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对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理生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酸雨对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理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模拟酸雨胁迫对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及3种保护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但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即在酸雨胁迫下,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生理生态功能被削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