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虾壳经盐酸和氢氧化钠处理,高锰酸钾漂白,制得几丁质,几丁质经50%NaOH处理,获得脱乙酰几丁质,制得的脱乙酰几丁质能溶于3%醋酸中。植物离体叶片经不同浓度脱乙酰几丁质处理,用电导法和染料结合法,分别测定细胞中电解质和蛋白质的外渗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脱乙酰几丁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脱乙酰几丁质能使多种植物电解质的外渗量增加,脱乙酰几丁质的浓度愈大,处理的时间愈长,则外渗量增加愈显著。易染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比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叶片电解质的外渗量增加。外渗量的增加与脱乙酰几丁质的浓度及处理的时间有关。叶片中蛋白质的外渗与电解质的外渗情况相似,易染病的品种比抗病的品种,蛋白质的外渗量增加70%-80%。脱乙酰几丁质处理,使抗病品种叶片中脱乙酰几丁酶的活性增加40%-60%。在同样条件下,不抗病品种酶的活性变化不大。文中对所得结果与植物抗病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