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引伸出化学电源的等效电路,阐述了化学电源的一种新的暂态测试方法。它能够在短暂的瞬间同时测出成品电池(或试验电池)的多个电化学参数,且勿须引入参比电极。对于鉴定电池内各部份性能及电池质量的判断可能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也为广泛的电化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二氧化锰及其还原产物的一些晶型变体的结构,提出γ—MnO_2充电不可逆性的可能原因。综合文献上的结果,阐明γ—MnO_2的第一放电阶段是均相固相反应的论证。用动电位扫描描方法,研究了石墨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的电极行为。对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不同的扫描速度、以ZnO饱和等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第一放电阶段及第二放电阶段,在这种情形下分别符合均相固相反应及溶解—沉积机理。在第二阶段放电受到阻碍的情况下,纵然扫描电位进入第二放电阶段的电位区,电极仍有一定的可充电性。这可能是解决二氧化锰电极的可充电性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铂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在不同KOH浓度,不同扫描速度、以ZnO饱和等条件下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结果与石墨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类似。不进入第二放电阶段或阻碍了第二阶段放电的进行时,二氧化锰电极有一定的可充电性。这是二氧化锰本身特性。初步分析了Mn_3O_4的形成机理对可充电性的影响,讨论了化学反应形成机理的依据及存在问题,并与McBreen的电极还原形成机理进行比较.有ZnO时,对二氧化锰的可充电性的影响更为剧烈。也测定了3MNH_4Cl及饱和的3NH_2SO_4溶液中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结果与石墨上电沉积的情形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小型铅蓄电池采用塑料板栅的可行性。分析了在ABS塑料上进行化学镀铜的各种影响因素。选用了三种有机化合物作为稳定剂使镀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沉积速率,预计可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