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由于自身的天才素质,在对哥特体的借鉴、发展的基础上,艾米莉通过意识流技巧、象征艺术以及梦幻和潜意识的巧妙结合运用,使小说的激情内容和艺术表达得到了完美统一,尽管在"异化"等问题上还未能深入探索,但《呼啸山庄》蕴涵着现代主义艺术端倪,已堪称一部具有现代主义气息的经典先驱之作。  相似文献   
2.
以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重新审视古老的中国文化,从生态的角度感悟到国学中"医易不分"的文化再续和蕴含力量,感悟到《黄帝内经》[1]中的"顺时而为",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存在观,引导我们将关注点从对"外"的掠夺转向对"内"的审视和修正;只有将审视"做人"作为修正当下人类盲目发展经济而出现的精神缺失问题的突破口,把人类关注的视线从外部转向内部,才能认识到我们当前的种种偏失之处,才能充分认识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的前提必定是首先实现人与自身的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列斐伏尔在1974年法文版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指出人类社会中的空间已经 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空间,自然空间虽然仍然是社会过程的源头并且不会完全消亡,但现在主宰人类生活的却是社会空间.他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空间的社会生产理论,即空间在根本上是依靠并通过人类的行为生产出来的.每个社会都会生产自己的空间,空间也暗示了对社会关系的容纳和掩盖;以往人们考察的只是空间中的生产,而现在应该转向考察空间自身的生产.本文基于这个思想,将生态批评设置在一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空间内,通过我们对于生态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建构,形成一个新的生态文化空间模式,这个空间模式不仅对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反思和修正的参考意见,同时也是确保子孙后代身心健康得到保护的成长空间.那么,在生态批评空间中,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就是翻译.即通过语内翻译将中国古代生态哲思的文言文、医古文翻译成现代人能够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行动指南,同时,在不同语言、文化、社会和种族之间,探寻生态正义和生生不息的内涵,从而丰富生态批评理论,推动生态批评空间生产出更多更新更好的生态空间出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