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人类及部分实验动物DRB3.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牛的DRB3.2基因片段,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从GenBank中下载人类、猕猴、绵羊、山羊、猪的相应基因片段;利用DNAMAN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同源性分析和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所分析的物种该基因片段大小为267bp,没有发现碱基的缺失以及插入现象;A、T、G、C四种碱基以及G+C的含量在不同物种之间相差较小。就某种动物来说,G的含量最高,T的含量最低,G+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A+T含量;人类与猕猴、绵羊、山羊、牛、猪的同源性分别为91.8%、82.8%、82.4%、81.3%、81.6%。结论不同物种MHC-DRB3.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比较高;在研究人类有些疾病时,猕猴是其它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DRB3.2基因是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的一个理想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人工繁育幼年猕猴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繁育幼年猕猴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数据库,为用其进行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弹簧秤、软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12月龄、24月龄的自繁猕猴的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2月龄雌雄之间体重、TP、TG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差异显著(0.010.05)。结论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部分指标在性别和年龄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用其进行实验时,既要注重性别,又要知道其准确的年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