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通过在幼年恒河猴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苜草素,对实验前后组间IgG、IgA、IgM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15只人工饲养的健康幼年恒河猴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0.1%和0.2%的苜草素。饲喂两个月后检测15只恒河猴血液中IgG、IgA、IgM水平。结果A、B、C三组实验后IgG分别为644.8 mg±72.23 mg/dL7、56.4 mg±55.87 mg/dL、776.4 mg±193.84 mg/dL;IgA分别为12.41 mg±3.31 mg/dL1、7.2 mg±1.77 mg/dL、19.75 mg±0.72 mg/dL;IgM分别为42.66 mg±4.45 mg/dL6、5.58 mg±10.11 mg/dL、71.36 mg±10.62 mg/dL。结论B、C组实验后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两组实验后IgG、IgA、IgM水平也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实验后C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苜草素能有效提高猕猴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猕猴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用转移因子(TF)对幼年实验猕猴的影响,探索其在实验猕猴中应用的效果,为开发和制备实验猕猴专属制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幼龄实验猕猴(5♂,5♀)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血液生理指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比较,MC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MCHC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组内各组间比较,MC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WBC、PCT、Mid#、RDW、PLT、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比较,AL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UA、AST、AKP、LD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实验组内各组间比较,LDH、AKP、AST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用转移因子对幼年实验猕猴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的影响,为合理利用TF和开展动物专属制品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ELISA检测试剂盒,探索一种恒河猴血清抵抗素(Resistin)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初步建立各年龄段恒河猴血清抵抗素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用于人抵抗素检测的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恒河猴血清进行抵抗素的测定;按年龄段将实验猴分组,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每组10只,制备血清,检测抵抗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建立各年龄段恒河猴血清抵抗素的正常参考值。结果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恒河猴血清抵抗素数值稳定,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的血清抵抗素正常参考值分别为(6 510±1 730)pg/mL、(5 880±1 250)pg/mL和(1 760±920)pg/mL,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的趋势,老年组极显著低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结论人抵抗素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作为一种对恒河猴血清抵抗素定量的临时快速的检测方法,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抵抗素正常参考值有逐步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本身就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所造成.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扩散是维持和提高猴群健康水平的关键,也是保障猴场良好生产次序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规范的消毒措施才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缓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为猴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类及部分实验动物DRB3.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牛的DRB3.2基因片段,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从GenBank中下载人类、猕猴、绵羊、山羊、猪的相应基因片段;利用DNAMAN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同源性分析和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所分析的物种该基因片段大小为267bp,没有发现碱基的缺失以及插入现象;A、T、G、C四种碱基以及G+C的含量在不同物种之间相差较小。就某种动物来说,G的含量最高,T的含量最低,G+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A+T含量;人类与猕猴、绵羊、山羊、牛、猪的同源性分别为91.8%、82.8%、82.4%、81.3%、81.6%。结论不同物种MHC-DRB3.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比较高;在研究人类有些疾病时,猕猴是其它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DRB3.2基因是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的一个理想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两种抗应激剂对恒河猴热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只恒河猴随机分为A,B两组采血做9项血液学及9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A组日粮中每只添加VC300 mg/d和VE50 mg/d;B组日粮中添加0.2%苜草素,饲喂两个月后分别将A、B两组恒河猴放入(32±1)℃,湿度70%猴房内,1 h后采血,测定相应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动物血液学各项指标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液生化值呈现:A组试验后AST、ALP、LDH分别为(101±23.64)U/L,(623.67±233.12)U/L,(1384.33±807.66)U/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B组试验后TP、ALB分别为(83.83±16.32)g/L,(38.53±0.57)g/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VC和VE在恒河猴抗热应激过程中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AST、ALP、LDH的活性稳定,而苜草素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TP、ALB的稳定,两种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恒河猴抗热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工繁育幼年猕猴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繁育幼年猕猴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数据库,为用其进行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弹簧秤、软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12月龄、24月龄的自繁猕猴的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2月龄雌雄之间体重、TP、TG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差异显著(0.010.05)。结论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部分指标在性别和年龄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用其进行实验时,既要注重性别,又要知道其准确的年龄。  相似文献   
8.
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高等级医学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需要,已经开展了灵长类动物的引种和驯养[1],至今在我国许多地方已形成规模化饲养场,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以及动物福利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减少灵长类动物在人工繁育、引种养殖等管理过程中死亡,提高其种群数量和质量,保障动物福利,最终保证动物实验等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作为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在近十余年对灵长…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猕猴养殖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规模化猕猴养殖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规模化猕猴养殖场的寄生虫病、提高实验猕猴的数量和质量及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控制动物饲养场废水达标排放。方法采用活性淤泥污水处理法对实验猕猴饲养场废水进行处理,在污水站进口和出口处进行6d的采样,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处理效果。结果化学需氧量处理前后分别为769.83mg/L和10.17mg/L,氨氮处理前后分别为39.75mg/L和1.66mg/L,磷酸盐处理前后分别为10.62mg/L和0.29mg/L,动植物油处理前后分别为12.12mg/L和0.45mg/L,悬浮物处理前后分别为738.5mg/L和4.33mg/L,pH值处理前后分别为7.33和7.95,粪大肠菌群处理前后分别为大于24 000个/L和小于20个/L,处理后余氯为6.10mg/L。结论活性淤泥法对动物饲养场的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中各项指标在处理前和处理后有着极显著差异性(P<0.01),各项处理后指标均符合并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