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在敖汉复向斜内陆续发现了数十个金多金属和萤石矿床,找矿成果显示了地槽-地台边缘向地槽延伸部分比向地台延伸部分更具成矿潜力,打破了以往靠华北地台一侧矿床(点)相对密集分布的格局。通过对该区域内岩浆活动、构造展布、蚀变分带组合和大量不同类型多金属矿床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归纳和总结该地区的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床集中分布于三条平行展布的北东向隆起区边缘,受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和外接触带控制,且同一成矿单元中,矿床的容矿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以花岗斑岩为中心,自内向外由高温→中温→低温金属矿物,形成了相应的蚀变分带和矿化分带,构成一套完整的多金属成矿体系。萤石成矿作用晚于金属矿,矿体严格受NNE构造控制,与金属矿床异区分布、独立存在。最后,通过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的综合研究,对研究区内的多金属和萤石成矿进行了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宝龙山地段砂岩型铀矿床的热液蚀变极为发育,常见高岭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和水云母—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以低温热液蚀变为主,呈现多期次、脉动性特点.铀矿物与热液蚀变矿物紧密共生,表明铀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分析,基性岩浆活动是促使热液作用的动因,有利的构造条件为热液作用提供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