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在GeoDA与ArcGIS软件支持下综合运用Moran指数、LISA集群图、G指数趋势图分析法等,对六盘山片区2000年、2006年与2012年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趋势、特征与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广阔的极度欠发达区域为扶贫的重中之重;六盘山片区高值聚集与低值聚集现象明显,且趋势不断加强.应加快增长极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立足自身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藏、青、川、甘、滇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GDP数据,利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性及动态变化,探讨人口格局与经济格局的空间一致性,对各地市州经济与人口耦合性进行等级划分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在2000—2010年间整体上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在缩小,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相对等级变动不大,青藏高原区2000—2010年间人口、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口与经济耦合性未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大大低于东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保守的思想观念,落后的农业经济,素质较低的人口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合理的对策思路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创新思维;发展现代农牧业,实行多样化经营;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鼓励科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与贫困问题高度相关。生态脆弱地区面积广、类型多、强度高,贫困问题积重难返,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开发式扶贫又易“返贫”,扶贫开发效果不易巩固,且夹杂着复杂的民族问题。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为例,深入分析舟曲县生态与贫困现状,并在研究探讨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舟曲县生态型反贫困模式,主张把生态治理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推动生态移民和劳务输出,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和跨区域生态补偿,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WTO与甘肃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起点。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与挑战面前,甘肃省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经营机制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农业结构调整,生产规模,支持体系等方面论述了甘肃省如何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效率量化研究是经济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多年来有关效率量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旨在分析不同方法构建的理论基础和优缺点,并针对卫生服务机构效率量化研究的适宜性进行了探讨,为如何利用不同的效率量化研究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