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黄岗山黄杨矮林苔藓植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武夷山黄杨矮林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的黄岗山东北坡的沟谷中,海拔高度界于1700—2000米之间。该林保存完好,林内苔藓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在我国东南部山区同类林中较罕见。作者于1980—1983年多次深入武夷山该林中进行采集调查。现根据标本的整理鉴定,将调查结果作初步报道。黄岗山黄杨矮林内苔藓植物的特点武夷山主峰黄岗山顶(2158米)除高山草甸和裸露的大岩石外,很少有乔、灌木生长。苔藓植物仅有岩石上生长的疣黑藓(Andereaea mamillosula)和高山钱袋苔(Marsupella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地区已知的苔藓植物的种类不多,1943年赵修谦教授就福建长汀等地的标本发表了我国第一篇苔类论文《福建苔类研究》,报道福建苔类30种,1957年陈邦杰教授带领进修班学员,首次从江西进入武夷山对苔藓植物作了调查。1975、1979年和1980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同志三度前往武夷山,采得苔藓标本2800号,经初步整理,发现了大量的新分布属、种。本文仅就几个东亚和南亚分布的属,在武夷山的新分布作一简报,以后还将陆续讨论在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苔藓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考察,到现在止,已知有355种,现在按照陈邦杰教授(1959)对苔藓植物群落类型的划分,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生态群落,分为5个生态类型,即:水生苔藓群落(Bryo-Hydrophytia)、土生苔藓群落(Bryo-Geophytia)、石生苔藓群落(Bryo-Petropytia)、树生苔藓群落(Bryo-Epixy-loplophytia)和叶附生苔藓群落(Bryo-Epiphyllitia),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裸蒴苔科 Haplomitriaceae 是苔纲 Hepaticae 中一个较原始的科,它的分类位置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崛川芳雄于1934年报告圆叶美苔 Calobryum rotundifolium(Mi-tten)Schiffn.发现于台湾的玉山和知本山。这是该科植物在我国的首次记录。嗣后赵修谦(1943)报道圆叶美苔产于我国大陆的长汀,并对它作了描述;陈邦杰(1958)详述该类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首次在武夷山发现的、分布在东亚和南亚的4个属,其中有2种是国内分布新纪录。大萼苔科 Cephaloziaceae拳叶苔无毛变种 Nowellia curvifolia(Dicks.)Mitt.var.aciliata Chen et Wu,observ.ad florulam Hwangshaninicam:5,1965(图一)植物体纤细,紫红色,交织成片生长。茎长约1—2厘米,连叶片宽2毫米,稀疏分枝。叶2列,呈疏松覆瓦状蔽前式排列;叶片近于卵圆形,无毛,前缘内卷,腹瓣先端呈钝三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首次在武夷山发现的、分布在东亚和南亚的4个属,其中有2种是国内分布新纪录。大萼苔科Cephaloziaceae 拳叶苔无毛变种 Nowellia curvifolia(Dicks.)Mitt.var.aciliata Chen et Wu,Observ.ad florulam Hwangshaninicam:5,1965(图一) 植物体纤细,紫红色,交织成片生长。茎长约1—2厘米,连叶片宽2毫米,稀疏分枝。叶2列,呈疏松覆瓦状蔽前式排列;叶片近于卵圆形,无毛,前缘内卷,腹瓣先端呈钝三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