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二价铁/过一硫酸盐(Fe(Ⅱ)/PMS)体系存在近中性pH条件下氧化效能低的问题,采用氨基三乙酸(NTA)强化Fe(Ⅱ)/PMS体系降解橙黄G(OG),研究NTA/Fe(Ⅱ)/PMS体系中OG降解的效能和机制,考察NTA,Fe(Ⅱ),PMS等反应物浓度和溶液pH值对OG降解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6.5时,NTA可显著强化Fe(Ⅱ)/PMS体系的氧化效能,OG的去除率从11.7%提高到92.5%,NTA的加入提高了溶液中有效活化剂的浓度,促进PMS分解生成活性物质;NTA/Fe(Ⅱ)/PMS体系中主导的活性物质为Fe(Ⅳ)和SO-4·,二者对体系氧化效能的贡献分别为72.0%和28.0%;增加NTA,Fe(Ⅱ)和PMS的浓度有助于OG的降解,但当三者浓度分别超过1.5,1.5,2.0 mmol·L-1时,出现抑制现象;引入NTA既提高了Fe(Ⅱ)/PMS体系在近中性pH条件下的氧化能力,又拓宽了该体系的pH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腐蚀电池法强化后续生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腐蚀电池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以腐蚀电池反应中的溶铁量作为外部监控指标,来探求腐蚀电池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为主体处理方法,在对比SBR法和腐蚀电池法-SBR法处理印染废水降解效果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腐蚀电池对后续生化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腐蚀电池法不仅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且强化了后续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使得腐蚀电池-SBR法在COD、色度去除率上明显高于SBR法。  相似文献   
3.
实数连续性命题反映了实数的连续性,是数学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本论述了实数连续性六个命题的等价性,并从实数引入的方式证明了它们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综合评价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物元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从适用范围,数学模型的建立、权重的确定方式,以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物元分析法在解决水质评价中的不相容问题,以及刻画水质动态转化趋势方面均优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建设工程监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针对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即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探讨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建设工程监理,协助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实现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试验比较了不同形状膜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膜污染特性和能耗.结果表明,螺旋型膜组件的MBR膜通量和累积膜通量均高于直线型膜组件,长期运行膜通量平均可提高19.3%,而且其初期膜通量衰减速度也小于直线型MBR的初期衰减速度,表明在螺旋型膜组件中产生的不稳定流能有效地消除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和膜污染.螺旋型膜组件MBR系统的单位能耗也低于直线型,平均节能为8.2%.  相似文献   
7.
利用废水培养含油微藻,在净化废水的同时可以耦合生产生物柴油原料,已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立足于耦合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综述了近年来在优势藻种的筛选、微藻的优化培养以及微藻体的采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8.
针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HRP/H2O2)体系存在对污染物降解速度慢的问题,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作为电子转移体,强化HRP/H2O2体系降解吲哚,对不同pH值、ABTS浓度和常见共存水体成分的吲哚降解效能进行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及发光细菌毒性实验,考察吲哚的降解产物及毒性变化.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11.0的范围内,ABTS可显著强化HRP/H2O2体系降解吲哚,且强化效能随ABT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常见共存水体成分对吲哚的降解均无显著影响;检测到5种吲哚降解产物,其生物毒性相较于吲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试验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好氧与间歇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 表明:在进水氮负荷和m(COD):m(TN)值出现较大变化时,间歇式MBR可以通过灵活改变操作条件获得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在总氮和总磷去除方面,间歇式MBR都明显优于好氧式MBR,二者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9%,78.9%和15.34%,34.2%;在NH4 -N去除方面,间歇式MBR平均去除率为87.4%,而好氧式MBR则需要通过外加碱性物质,才能获得较高的去除效果,此时平均去除率为78.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