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朱生豪的Hamlet汉译本为个案,通过描述译者的翻译目的、审美标准及创造性叛逆策略,分析如何介入译本,从而进一步认识朱生豪的翻译艺术,同时指出,译者的主体能动性介入决定了其对原文的解读方式和表达形式,译文延伸了原文的生命,译者借翻译实现了其艺术价值观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
译者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主体,他的活动在服从客观现实条件的同时,以多种形式显示其主观能动性。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动机、审美倾向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和生命力。在探讨译者主体性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分析译者主观能动因素在林语堂和许渊冲《水调歌头·中秋》两种译文中的体现形式,进而指出译文是原文生命力的延伸,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对原文文本的解读方式和表达形式。译本研究有必要将译者主体性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