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该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的地震构造带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构造活动一地震的关系,总结了浙江省的地震状况及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的烈度,有助于预测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地面增温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秀登 《科学通报》1992,37(18):1684-1684
地震是一种急剧的构造运动、快速释放应变能的结果。热是各种形式运动和能量的集中表现。通过对1989年以来发生在我国的20多次5级以上地震的地面温度和卫星热红外图象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在短临时段内(震前几天至20多天),震区及其外围出现区域性热红外异  相似文献   
3.
玉山台地与夹溪的特征、成因及开发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玉山台地与夹溪的特征,成因进行专门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实验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农业和旅游业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次试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对日本2003年9月26日Ms8.1级地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临震地面红外异常增温,增温异常区域与GPS监测到的日本板块运动最大速率部位基本吻合,表明红外增温异常与区域地壳相对加速活动有关,两者结合是一种短期临震前兆探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肯定了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作短临地震新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地震主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对应的规律,并发现有时震前出现线状云和“热通道”。总结了震兆红外异常的定性和半定量判据;红外异常预测地震的基本思路,并用它进行过多次较成功的预测。同时评述了10多年来该方法取得的试用效果。指出了尚存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认为:该方法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短临地震预报的新武器。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近期地震时空分布与现今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西部地区近13年M≥6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成果探讨了其与地壳运动场的关系;结果对该区地震活动分布与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年多的预报效果显示:用卫星工外辐射图象进行地震临震预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试验初步验证;临震时,地下逸出的CO2、CH4、H2O汽等气体成分和速率增加,在太阳辐下这些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是引起红外辐射临震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徐秀登 《科学通报》1991,36(4):291-291
本文在文献[1,2]分别论述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和地表增温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表增温异常的关系,即阐述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否为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异常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前的NCEP异常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CEP)数据,获取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Ms8.0地震过程中的增温异常图像。结果表明,震前增温异常明显,最高增温达到9℃以上。异常增温经历起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增温衰减-发震-再增温-余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