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1960~2014年湖北省5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本地区梅雨期气候特征,将梅雨年聚类为4类并探讨偏强年份2类梅雨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湖北省梅雨入梅推迟,出梅提前,梅雨期长度缩短,雨强下降,强度减弱;梅雨期降水日数显著减少,强降水过程增加但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减少.K聚类分析后发现Ⅱ类梅雨强度大于Ⅰ类梅雨,Ⅱ类梅雨期内暴雨、大暴雨及区域性暴雨多于Ⅰ类;Ⅱ类梅雨期雨带稳定少动,以区域性强降水为主,Ⅰ类梅雨期内6月雨带较为散乱,单点强降水为主,7月雨带与Ⅱ类相似.从两类梅雨期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副高面积、强度及脊线环流因子结合梅雨期内灾损验证梅雨聚类合理,为湖北省梅雨诊断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8个高山站近5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高山站近50年来气温的年变化、四季变化、无霜期及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探讨发现:(1)近50年来8个高山站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且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纬度较高高山站的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大于纬度较低高山站。(2)8个高山站冬季气温都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且冬季气温的增温趋势大于春、夏、秋三季;庐山夏季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有微弱的降温趋势。(3)除天池外,近50年来,7个高山的无霜期天数及无霜期变化趋势率呈现除南高北低的现象,且无霜期天数都有增长的趋势;绝大多数高山年平均气温变化突变点和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起始年大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4)近50年来,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