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PSEE系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宁夏PSEE系统1990-2006年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的科学发展指数为0.36,全面发展指数为0.46,协调发展指数为0.24,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37,分剐比1990年提高了61%、50%和114%.依据评价等级标准,2006年科学发展指数为稍低等级,全面发展指教为中下等级,协调发展指数为较低等级,可持续发展指数为稍低等级,与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此,提出了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潜力递减法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空间变化特征,采用气候理论潜力为目标进行作物生态潜力预测。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中,光合生产潜力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光温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候生产潜力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土壤生产潜力则南部高于北部;1985—2010年,研究区内作物生产潜力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壤生产潜力损失量分别为16 670.19、8 579.06、3 185.58、1 147.98 t,各占其对应级别潜力总量的2.37%、2.33%、2.33%、1.92%;建设用地的扩张对研究时段内区域作物生产潜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建设用地扩张造成的生产潜力损失约占农用地生态潜力损失量的50%;黄土台塬区的农用地的气候理论水平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汉中市旅游资源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PS定位和ARCGIS软件,建立了汉中市旅游资源及旅游节点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旅游节点及线路的空间可视化表达;依据旅游路线的设计原则,提出了汉中市旅游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生态资本供需态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7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幅均很小,人均生态足迹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生态资本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尤以关中地区为甚.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生态盈余"发展到"轻度赤字"状态,关中地区则由"轻度赤字"发展成为现阶段的"较严重赤字"状态.2007年,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27 hm2,0.19 hm2和1.15 hm2.关中地区尽管生态资本密度最大,但是人口密度和人均生态足迹也最大,因此生态资本供需缺口也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厚度和禁带宽度的激基复合物光电器件,在325 nm激光照射下,测量了不同偏压和温度下器件的光电流磁效应(Magneto-photocurrent, MPC)和光致发光磁效应(Magneto-photoluminescence,MPL).实验发现,在不同温度下,尽管器件的MPC和MPL线型均表现为ISC (Intersystem Crossing, ISC)过程主导的指纹式响应曲线,但其偏压依赖关系却完全不同,即MPC幅值随外加负偏压的增加而减小,随外加正偏压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MPL幅值与外加偏压无关.此外,随着浓度的增加, MPC幅值逐渐减弱, MPL幅值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厚度的增加, MPC幅值减小, MPL幅值保持不变.另外, MPC幅值在禁带宽度较小的激基复合物器件中表现更大.分析认为, MPC幅值变化是由器件中ISC过程与激子的解离和传输作用共同决定,而界面处激子的辐射与ISC过程的竞争则会影响MPL幅值的变化.该工作对理解光激发下激基复合物器件的微观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SPOT-VGT逐旬NDVI数据,采用叠置分析法、均值法、频度统计法,对2000—2010年陕西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月尺度变化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汉江流域NDVI年际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02—2005年的NDVI变化较为剧烈,其它时段内为比较平稳的波动式上升;NDVI季节性节律明显,夏季的植被覆盖最好,冬季最差,春秋两季过渡,秋季略好于春季;月尺度上,植被覆盖最好的月份为5—10月,1月和2月最差,节律特征表现为NDVI从3月开始逐渐增大,7月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2月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生态人口容量相关概念及其模型,并对陕西省人地系统资源供需态势及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6年,陕西省各市人均生态足迹大幅增长,区域生态承载力微小波动,生态人口容量普遍下降。然而,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多数市区人口生态超载现象严重,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截止2006年底,各市生态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市(82.8%)、咸阳市(68.9%)、渭南市(64.9%)、宝鸡市(61.1%)、榆林市(38.8%);铜川市(27.6%),汉中市(25.0%)、安康市(8.7%)。延安市和商洛市尚没有生态超载人口。  相似文献   
8.
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和连续空间集聚测度指数(dranton and overman, DO)的综合评价方法,从景观和城市两个尺度构建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兼顾生态保护和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研究表明:(1)研究区现有重要生态源地28个,面积884.62km~2,形成以黄河为主体,囊括了贺兰山、白芨滩和沙坡头等自然保护区以及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的重要生态源地格局。生态阻力值等级为高值和较高值区域面积占比15.09%,集中在城市、交通用地为主的地区及高海拔地区;生态阻力值等级为低值和较低值区域面积占比58.72%,集中分布在耕地、草地等用地类型覆盖地区及山地的低海拔地区。(2)识别出景观尺度重点生态廊道6条,一般生态廊道11条;以连通各个自然保护区为目的,未来还需提升和规划15条景观生态廊道;利用城市中已有的重要水体和绿地,在生态-生产、生活战略节点间,提升和规划城市绿带27条。该文从实现不同尺度数据融合、生态保护和人类福祉相互协调的视角,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