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对403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老年人的关联需求最高,定向需求最低;2.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同需求越来越大,而超越需求则越来越小;3.男性老年被试的认同需求显著大于女性;4.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关联需求、超越需求、认同需求和定向需求均有显著影响;5.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超越需求和定向需求越来越大;6.经济水平对老年人心理需求无显著影响.根据老年人心理需求维度的各项目分,设置与之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下设教学研究机构心理学系、研究机构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拥有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学学科于2003年建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点,并于2005年获得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点,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权,招收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认知神经科学、语言认知与教学心理学、法律心理学6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为杭州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阈下范式启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句子整理任务启动无意识情绪调节目标,动态考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无意识情绪调节目标对情绪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存在主效应;无意识目标启动的主效应不存在;有无启动无意识目标与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类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无论无意识目标有无启动,启动控制型内隐态度的个体降低消极情绪体验,减少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产生适应良好的结果;启动表达型内隐态度的个体则升高消极情绪体验,增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产生适应不良的结果。这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自动目标追求理论在情绪调节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对54名大学本科生在高兴、悲伤和愤怒情绪刺激下情绪启动效应后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启动有影响,其中,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OS )高的人,在呈现积极启动刺激后情绪启动效应更显著;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DES)低的人,在呈现悲伤刺激后的情绪启动效应更显著;但管理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ANG)的高低对愤怒情绪刺激下的情绪启动效应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竞争和合作两种人际情境下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适应价值,通过记忆检测任务,以自利归因作为自我提升的表现,选取80名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合作情境下,当归因结果不公开时,被试无论获得积极或消极反馈,都表现出自我提升;2)竞争情境下,当归因结果不公开时,被试获得积极反馈表现出自我提升,当归因结果公开时,被试获得消极反馈表现出自我提升;3)合作情境下,被试自我提升表现可以正向预测其自我评定的个人适应性;4)竞争情境下,被试自我提升表现负向预测其自我评定的个人适应和人际适应性.由此推测,大学生自我提升表现具有人际性和隐蔽性特点,自我提升与适应性间的关系,随着人际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选取特殊教育学校某班轻、中、重度自闭症儿童各一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法之跨被试多探测设计,以探究合作游戏对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的影响.以合作游戏为自变量,以被试同伴交往的3个目标行为即分享、回应性行为和主动性次数为因变量;运用视觉分析法和C统计对干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3个目标行为在干预后都具有显著性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听力障碍中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为特殊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促进听力障碍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采用《中学生网络交往问卷》修订版对四川省8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的3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网络交往总分和网络交往依赖上存在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农业户口的学生和非农业户口的学生在网络交往依赖上存在差异,农业户口的学生显著高于非农业户口的学生.网络交往是听力障碍学生与外界进行沟通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听力障碍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探讨了孤独症儿童情绪状态理解能力及注意方式特点。选取13名孤独症儿童及13名智力障碍儿童、13名普通儿童,借助T EC技术及“思想泡”来考察他们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理解能力,结合眼动分析注意方式特点。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存在情绪状态理解障碍,在完成任务时对图片的注意方式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即忽视、回避情绪与社会性信息。这提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不足、对情绪状态场景的注意方式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