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海明威一生中重大的活动经历都是以暴力、战争、杀戮和罪恶的世界为场所背景的。在险恶、动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喜欢户外运动”的强壮、勇敢、粗暴而又敏感的、喜欢冒险的人,他以自己极其坚韧强盛的生命力创造了一个个纪录和奇迹,并且用笔创作出更加美丽高大的英雄形象。他是一个把文学才能和运动技巧结合成一体的人,他在自己丰富的、深刻的经验基础上运用想象创作出比实际生活更高、更真实的作品。 .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对于出生在一个宗教气氛十分浓郁的清教徒家庭、从小就在基督教信仰与教义指导下生活的纪德来说,受到宗教热忱的鼓舞和接受宗教道德的规约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纪德后来却成为批评家所称的“背德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产这种转变成了宗教影响的一个具有反调意味的例子。成年后的纪德随着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成熟,随着与大自然的深入接触而“复苏”了自然原本的人性,于是无限膨胀的欲望——感官享乐、肉体情欲、精神自由等便与”基督教的禁欲、克己、苦修等清规戒律产生激烈的冲突。他在自传《如果种子不死》里坦然承认:“我是一个自…  相似文献   
3.
妙玉别解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个比较难解的、有争议的人物 ,以往的评论对妙玉多有误解 ,或评价不  很恰当。本文旨在通过《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的分析 ,以曹雪芹塑造妙玉形象的原意为根据 ,来确立真正的  妙玉形象。  相似文献   
4.
《铃兰空地》是图尼埃的一篇具有象征色彩和深刻寓意的小说,它以一个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写成的悲剧故事表达了现代人的一种生存体验:在机械化的、高速运行的现代生活中,人的自然状态的生存方式已被异化,执着于理想追求只能导致悲剧的结局。作者运用象征、暗寓、对比等手法来表达这种哲理寓意。小说中着力描写的高速公路、栅栏、铃兰空地等都具有象征寓意。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所描绘的世界是个失衡的、倾斜的世界,具体表现在:男女的失衡,向男性倾斜,是个男性的世界,女性形象大多被扭曲、异化;食色的失衡,向食倾斜,英雄不亲女色但暴吃暴饮,直至吃人为乐;忠义的失衡,向忠倾斜,为了忠义可以不仁,为了忠也可以不义。《水浒传》表露了中国文化、道德和人性中的缺陷和阴暗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对于具有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依家恋家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中国人来说,“家”是一个温馨诱人的字眼,因为它是一个确立和实现人生价值、允诺灵魂、精神有所归依的既具体实在(家庭)又抽象缥缈(灵魂归宿或精神家园)的场所。历代作家对“家”这个母题的垂青使文学王国里赫然耸立起一群庞大复杂蔚为大观的“家庭(家族)小说”:大厦,《红楼梦》便是其中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一幢,它光彩耀目一直辉映着后面的一排排类似的楼房。然而,后人对《红楼梦》的接受和批评更多注重的是作品对家庭(家族)的批判和否定,从价值的负面对中国传统家庭模式进行毫不留性的清算,把封建宗法制度、伦理道德的扼  相似文献   
7.
一、概叙50年代法国文坛跃入了“新小说”这一流派,阿兰·罗伯—葛利叶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称为新小说派的宣言。《嫉妒》这部中篇小说写于1957年,题目“嫉妒”似乎显示了这个中篇是属于心理分析的作品,实际上这部作品是对传统的心理分析主题的更新。小说取消了心理分析,但重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保留着他们的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在古今读者群中广为流传的4部长篇白话小说,它们代表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高的思想和艺术水准。对它们进行叙述学研究是个较新的课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著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文仅从叙述时间中的预述这一角度对之进行阐释论述。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张竹坡批评本第六十二回,写到李瓶儿将死之时,西门庆“往后边上房里对月娘悉把祭灯不济之事,告诉一遍:‘刚才我到他房中,我观他说话儿还伶俐,天可怜,只怕还熬出来,也不见得‘”,后有行间夹批:“颖上三毫,如灯取影。”接下去写“月娘道:‘眼眶儿也塌了,嘴唇儿也干了,耳轮儿也焦  相似文献   
10.
孙玉明的《红学:1954》是红学史研究中的一本力著。作为一部学术专著,此书在许多方面都别开生面、戛戛独造:标题新、史料新、观点新、立意新、作法巧、笔法妙、褒贬严。对史料的收集、梳理、甄别、取舍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对学术研究、政治运动中的人的现实遭遇、历史命运的思考、探索显示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臧否、褒贬则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判断。全书不仅学术价值很高,而且可读性也很强,这主要取决于作者独具匠心的选题、立意和新奇巧妙的作法、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