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RBF神经网络函数设计出人机交互的人机界面评价平台.采用MATLAB的数据库编程技术实现学习样本的存储和积累.为了使用户可以脱离庞大的MATLAB环境而运行MATLAB程序,应用MATLAB Runtime Server技术实现了软件的独立运行.最后通过对3种指针表显示设计方案的评价,表明该人机界面评价软件使用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
UG二次开发及MFC在虚拟仪表仿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G具有强大的建模、装配、分析功能,但缺少动态仿真功能,着重论述了利用UG/OPEN API、MFC(Microsoft fundament class)及UG/Open MenuScript开发虚拟仪表动态仿真系统的方法,并以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对该方法加以说明,该方法在产品设计及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RBF网络的虚拟仪表人机界面主观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利用RBF网络的自组织、自学习与自适应特性对网络进行训练,使网络学习隐含在训练数据中的人机界面主观评价指标的权重规律,自适应调整主观评价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主观赋权法的随机性因素影响。建立了虚拟光柱表人机界面,开发了基于RBF网络的虚拟光柱表人机界面主观评价模型;对训练样本数为50,75和100的三组虚拟仪表网络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75个训练样本可以得到满意的主观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4.
开发用于人机界面评估的数字化中国人体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舰桥人机界面评估指标体系;依据相关工效学设计准则,提取底层评估指标,并确定指标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值;研究定量和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建立基于模糊理论的定性指标量化方法模型.采用UG/Open开发数字化的评估系统,集成人体模型、评估指标体系、指标量化方法及设计准则等.评估系统融合了Unigraphics NX数字化设计功能,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即完成舰桥人机界面的评估和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的设备昂贵、复杂、运行环境存在放射性,在真实设备上进行维修培训代价高、风险大.Division Mockup提供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维修培训手段.文中阐述了光源、材质与纹理、碰撞检测、隐匿、成组、配音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技巧,开发了真实场景的虚拟培训软件,建立了核电站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并通过三维影像、三维动画、设备虚拟维修声音几种反馈手段实现了培训系统的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6.
多仪表综合显示系统人机界面的虚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声远  于晓洋  张志俭  彭敏俊  杨明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2):2720-2722,2726
提出了多仪表综合显示系统人机界面的动态仿真虚拟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GL Studio的虚拟评价环境.创建了包含动态显示特性的主观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观评价数学模型.实现了在设计阶段仿真仪表的实际工况,评价显示设计与操作员主观期望一致性,有效地提高了多仪表综合显示的人因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边界配位法是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其收敛性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配位点分布和逼近理论等方面入手,对 Williams 函数边界配位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火电厂DCS系统主控制室人机界面功能仿真评价方法,开发了主控制室功能仿真模型与人机界面评价软件.该方法可在主控制室投入运行之前对人机界面的设计与操纵员主观期望一致性进行仿真评价,减少由于人因设计不良而导致误读、误判和误操作的发生.构造了主控制室OM画面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OM画面评价指标的权值.采用操纵员作为评价主体对OM画面进行了功能仿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火电厂DCS系统主控制室人机界面仿真评价方法能及时发现人机界面的设计缺陷,可用于工程应用前的人因设计评价.  相似文献   
9.
汽车低速碰撞过程涉及到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立足于乘员的安全保护,通过仿真得出汽车前纵梁的理想碰撞曲线,结合吸能特性的评价参数得出前纵梁的评价方法.同时应用台车碰撞试验研究前纵梁的低速碰撞过程,得出各种真实碰撞性能曲线,与仿真结果比较,分析了影响前纵梁建模的各个参数,通过数学解析解与试验结果相比较来保证建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