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五四”运动以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产生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李大钊是突出的代表之一。本文不准备评述李大钊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谨就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的早期的唯物史观作一评述。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父母早亡,由年迈的祖父抚养成人。1907年考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这是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后来回忆说:“我到天津进入北洋政法学校,六年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科学”。这使他的政治见识迅速增长。 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从事爱国活动,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1916年回国,作为《新青年》派的重要成员,立即参加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对于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最重视并首先接受的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指导他分析社会政治问题,唯物史观则为他探讨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一派唯物史观的要旨,就是说: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