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的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层系记录了8.5个古风成砂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构成的显著的粗细韵律交替变化粒度旋回.通过对不同沉积相粒度的一般分布特征尤其是粒度参数-Mz、σ、Sk、Kg和SC/D值以及该地生物化石指示的古环境综合分析,认为所述粒度旋回主要是东亚冬夏古代季风交替影响下的气候旋回波动所致。  相似文献   
2.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靳鹤龄  苏志珠  孙良英  孙忠  张洪  靳立亚 《科学通报》2004,49(15):1532-1536
浑善达克沙地地质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全新世夏季风存在多次盛衰变化, 有6次强盛期和7次衰弱期, 受季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气候湿润度及地表植被发生相似的周期性变化. 其中夏季风强盛、冬季风衰弱、湿度相对较大和地表植被盖度增大的时期与全球变化的温暖事件对应; 夏季风衰弱、冬季风增强、湿度相对减小和地表植被盖度减小的时期与中低纬度地区干旱事件和北大西洋寒冷事件对应. 而夏季风强度变化存在1456和494年的变化周期, 其变化韵律与全新世全球性寒暖变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全新世沙漠-黄土边界带空间格局的重建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区域,在总结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全新沙漠-黄土边界带地层具有风成砂-古土壤-黄土沉积序列。其中在东北地区普遍发育3-4层古土壤,浑善达克和毛钨素沙漠南缘普遍发育4-5层古土壤,青海湖及共和盆地古土壤也在4层以上,表明全新世沙漠经历过多次活化扩大和固定缩小过程,受此影响沙漠-黄土边界带发生多次移动;而且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同步性,反映全球变化导致的东亚冬、夏季风变化是沙漠-黄土边界带时空变迁的主要驱动因子,全新世后期人类活动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环境变化产生了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白垩系沙丘岩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鄂尔多斯白垩系志丹群红色砂岩含有大量的砂丘岩,其沉积构造,粒度和砂粒微形成的风成特征显著,沙丘岩的时空分布和沉积特征表明可能存在一个面积巨大的古鄂尔多斯沙海,属持续炎热干旱的亚热带内陆信风沙漠,是中国白垩纪红色沙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萨拉乌苏组是由法国人P.德日进和E.桑志华早年建立的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但在时代归属上一直存在分歧。通过萨拉乌苏河滴硝沟湾剖面地层层序划分和年代测定,结合黄土-古土壤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对比的萨拉乌苏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40 ̄70ka,城川组风成沙形成于70 ̄10ka,湖沼相大沟湾组发育于9.7 ̄3.8ka和滴硝沟湾组形成于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