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低温对动物体细胞的损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保存细胞是最常见的长期保存方法,但低温保存是有条件的,降温过快或过慢及其复温速率都直接影响细胞的存活。综述了降温与复温对动物体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RNAi系统是由SiRNA、沉默复合物、核酸酶、Argonaute蛋白家族的蛋白质组成,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持久性和遗传性等特征。RANi原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效应阶段,在siRNA存在的情况下,把目的mRNA降解成多个小片段RNA。RNAi在实际中可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基因治疗的研究、移植免疫耐受性的研究等,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石油作业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对习惯性流产的影响.随机选择习惯性流产的石油作业女性34人和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记数SCE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为8.83±0.7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SCE的发生可作为石油作业习惯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石油作业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对女性DNA损伤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5.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存在端粒酶活性 ,肿瘤的无限增殖与端粒酶的活化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理论上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染色体技术对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应用价值 .应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G显带、C显带技术 ,脆性X染色体分析 .结果从 3 89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 46例 ,检出率为 11.83 % .其中罗伯逊易位携带者 6例 ,平衡易位携带者10例 ,倒位携带者 4例 ,性染色体异常者 14例 ,先天愚型及发育异常者 12例 .结果表明 ,染色体技术是某些遗传性疾病临床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 ,异常染色体的检出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及优生、优育、优教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利的环境中,各种有机体都有其共同对应的分子反应,即正常基因的表达抑制和一组特殊基因——热休克基因的激活和表达,导致热休克蛋白的大量产生,热休克蛋白主要作为分子伴侣而参与蛋白质的折叠、转运及组装等过程,能恢复或加速清除细胞内已变性的蛋白质而稳定细胞结构,细胞产生热耐受。随着对热休克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生物工程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增强人们对性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呼吁社会加强健康教育。方法:女性取宫颈粘液,男性取尿道分泌物行PCR检测。结果:179例患者中,淋病78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55例,生殖器疱疹19例,尖锐湿疣22例,梅毒5例。结论:提示全社会要加强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及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减少性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法,对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癌、9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6例非肿瘤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7.5%(14/16)、食管癌中为88.9%(8/9)、结肠癌中为80%(4/5),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病灶越大、病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端粒酶活性率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在相应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它有望成为有力的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并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增强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nemaZheng)短翅佛蝗(P.an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e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