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固液流化床中不同粒径粒子群的滑流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稳定的流动状态下,实验考察了铅直管内粒径不同的两组分粒子群的滑流速度,并与每一组分单独存在时的值进行了对比.相对于单组分时的滑流速度,两组分场合的每一组分的滑流速度都会发生偏离并相互接近,偏离的程度受两个粒子群的粒径比、浓度比以及总粒子浓度的影响.通过对两个粒子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以单成分的空隙方程式为基础,建立了在多种操作条件下直接计算滑流速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部分宾馆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处理系统 ,色谱 /质谱检测器联用的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类型宾馆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大多数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s)浓度在 2 0 0~ 10 0 0 μg·m-3 范围内 .室内装饰材料不同 ,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有所区别 .在装饰条件、通风条件、温度、相对湿度大致相似时 ,装修时间越短 ,浓度越高 ,其浓度会随着装修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零价铁去除含铀废水中的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零价铁(ZVI)对合铀废水中铀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零价铁投加量、U初始浓度、溶液pH、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ZVI对含铀废水中的U(Ⅵ)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零价铁的投加量、溶液的pH和U(Ⅵ)的初始浓度对铀的去除率影响较大,投加量为0.05g·(50mL)^-1,pH=4时U(Ⅵ)的去除效率最佳,能达到98.5%,而温度对其影响则相对较小.SEM和XRD对零价铁表征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铁表面的腐蚀以及新的晶体的形成,零价铁处理含铀废水的主要机制可能为UO2^2+的还原沉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长期的野外调查,重点寻找自然条件下放射性核素富集植物.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地上部分镭(226Ra)和钍(232Th)的平均含量(比活度)分别为248.4和679.8 Bq·kg-1,变化范围为118.3~565.6和158.3~2 272.9 Bq·kg-1.地下部分(根)226Ra和232T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7.8和314.3 Bq·kg-1,变化范围为103.8~239.8和149.3~563.6 Bq·kg-1.对应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平均值为1.88和2.74,转移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平均值为1.57和2.02.芒萁对镭和钍有显著的富集特征,这一发现为研究天然放射性核素在植物中的超富集机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长期的野外调查,重点寻找自然条件下放射性核素富集植物.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地上部分镭(^226Ra)和钍(^232Th)的平均含量(比活度)分别为248.4和679.8Bq·kg^-1,变化范围为118.3~565.6和158.3~2272.9Bq·kg^-1,地下部分(根)^226Ra和。^232T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7.8和314.3Bq·kg^-1,变化范围为103.8~239.8和149.3~563.6Bq·kg^-1.对应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平均值为1.88和2.74,转移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平均值为1.57和2.02.芒萁时镭和钍有显著的富集特征,这一发现为研究天然放射性核素在植物中的超富集机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静态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的时间、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磷灰石用量等条件下磷灰石去除溶液中铀的行为.结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衍射和磷析出量等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天然磷灰石去除铀的机理.结果表明,一定质量的磷灰石对溶液中铀的去除量随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pH值为3~4,天然磷灰石用量为1.0 g时去除效果最好,铀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反应在120 min基本达到平衡,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XRD分析可知磷灰石主要成份是Ca5H2(PO4)3F、Ca8H2(PO4)6·H2O,扫描电镜分析与含铀溶液反应前后磷灰石矿物形貌变化不大,磷灰石对溶液中铀的去除主要以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室内空气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将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部分建筑材料产地天然放射性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州市花岗岩、基岩和常用建筑材料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用γ谱仪测量样品中232Th2、26Ra和40K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花岗岩石材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比普通建筑材料高;基岩中花岗岩放射性水平最高,常用建筑材料中以粉煤灰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憎水有机物在土壤有机质的非线性吸附行为还不完全清楚的状况,通过研究菲、萘和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以及从其中分离出来的腐殖质、腐殖酸和碱提取后的土壤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讨论非线性吸附的机制.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按如下顺序变化腐殖酸<土壤<腐殖质<碱提出土.脂肪碳富集的腐殖质的等温吸附行为表现出很强的吸附亲和性含量以及高的非线性.文章最后采用了无定型脂肪碳的固结概念模式来解释这些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