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1.
对比观察了5只不同年龄大熊猫(包括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卵巢皮质石蜡切片。可见皮质结构有较大的年龄变化。主要表现在:性成熟后,卵巢皮质的厚度随年龄的增长有减薄的趋势。成年的各级正常卵泡数量较少,初级和次级的更少;闭锁卵饱和间质腺较多,并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动向。老年卵巢结构变化明显,皮质纤维化,卵泡全部消失,仅有较多囊泡,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小。老年卵巢的外形、体积和重量等方面与成年之间未见明显年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 Bjorklund等胚胎脑细胞悬浮液移植法,将Wistar大白鼠14—19天胚胎的海马细胞悬浮液注入事先受海人酸损毁的成年Wistar大白鼠海马内。脑组织学检查表明,移植的海马细胞在宿主脑内能良好地存活,聚成人工“核团”,有些甚至集结于大脑皮层深部或丘脑的外侧,并使之移位。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测试表明:它能促进因海人酸损毁海马CA3、CA4区锥体细胞而受障碍的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在双侧海马腹前部分别注以0.2微克海人酸而几乎完全阻断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Wistar大白鼠上,于给药9周后再次测试其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并于10周后检查其相关的脑组织学。结果表明:约有20%的动物基本恢复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60%的则基本未恢复,这两者似乎主要取决于海马腹部(相当于Krieg大白鼠脑图谱AP4.0毫米冠状面前方的腹部,尤其是AP4.0—3.0毫米处)CA3、CA4区中剩留的锥体细胞多与少。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死于不同年令的9只大熊猫消化道的主要器官,包括口腔粘膜、舌、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的石蜡切片。大熊猫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基本上与一般食肉类的相似,同时也呈现出对以竹子为主食的适应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单细胞和多细胞粘液腺丰富、小肠绒毛较长,肠道粘膜肌层与肌肉层较厚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