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信息熵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对2009-2012年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年间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相对增加,牧草地和林地的面积相对减少,信息熵值呈波浪型的变化过程.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不断增加,需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实现是计算机地图制图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地图符号的共享则是WebGis研究的重要内容。把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开放标准的二维矢量标记语言SVG相结合,设计了基于SVG的地图符号,提高地图符号的规范化、标准化、共享性。通过基于SVG的地理信息发布,结果证实能够满足我国地形图图式规范的符号表达要求。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动态系统,难以利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从海量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的方法,大方县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这个方法较好地预测了非线性条件下土地利用面积,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大方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